百姓聚焦
斗罢艰险又出发——记奋勇担当的胸科护理人
冬去春来,黑夜黎明,突增的新冠肺炎病例使得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胸科护理人起身行之、逆向冲锋,她们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让我们走进她们,感受她们那份真情。
战士披甲,再出征
肿瘤一科的护师朱云莲今年29岁,但已经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老战士”。朱云莲曾是支援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队员,经过近40天的抗疫工作、14天的医学隔离,又马不停蹄的重返日常护理工作,在接到支援地坛医院的通知时,她积极报名说:“我家里没有负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且我有抗疫经验,我报名!”。

护士长考虑到她从“火线”回来不久,希望她多休息,继续在本院发挥自己的力量。她却坚持说,“我有经验,能快速进入状态,让我去吧。”当家人知道她要再次出征,没有多说什么,默默帮她准备行囊,反复叮嘱的就是注意安全。“不用担心,上次能平安回来,这次也会的。”她跟家人道别时说。就这样,朱云莲再次投入到新的没有硝烟的支援战斗中。
“危难”显大爱,“风雨”见真情
骨科护师王倩家中有不满一岁的婴儿,因为孩子小而未能参加前期的支援工作,但她内心始终饱含着“上前线,与战友共进退,一同与病魔战斗”的渴望。这次接到支援地坛医院报名的通知,她强烈地向护士长申请参加地坛医院的支援任务。她知道自己还在哺乳期,长时间穿着防护服会有很多不便,于是偷偷地带上了回奶药,以保证顺利完成每一次的护理工作。

丈夫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他知道在支援工作中会有被感染的风险,但他更知道对于妻子来说,参与支援工作是她的愿望。为了不让王倩担心,丈夫积极做好家中的“后勤工作”,对妻子说道,“作为医务工作者就要去完成使命和责任,我支持你,放心去吧,孩子交给我,没问题”。带着丈夫的支持,王倩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支援工作中。
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于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中还有卧病在床的公公需要照顾。在接到支援的通知时,她积极主动向护士长请缨:“一定让我去,我有多年护理危重症患者的经验。”但护士长考虑她家庭原因没有同意。于磊哭着说:“我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一定要为国家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您就让我参加吧。”最终,于磊加入到了支援队伍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临行前,于磊的孩子悄悄告诉她说:“妈妈,您去支援是为大家,我在家里为小家”,接着又说:“放心吧,我一定会帮助爸爸照顾好弟弟,照顾好家里。”孩子的话使于磊觉得参加抗疫是正确的,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也更加坚定了她抗疫必胜的决心。
此刻,朱云莲、王倩、于磊三位护士已经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奋斗在地坛医院的抗疫一线。于磊出征当日凌晨4点就到重症监护室,参与到护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工作中;王倩和朱云莲在普通病房护理一般患者。
端午粽飘香,虽不能陪家人欢度佳节,但胸科护理人以民族大义为己任,以百姓安危为己任,秉持着“盛德敬业 精诚济世”的胸科院训精神,奋勇担当,甘愿为险而战,同兄弟医院同仁一道共赴地坛医院,续写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史诗。她们不惧黑暗、不恐酷暑,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滔滔江河;如点点星光,攒聚成熊熊火炬;她们英勇担当、无私奉献,用血肉之躯同兄弟医院一道筑起抗击病魔的城墙,筑起人民健康的坚实防线。
她们是首都抗疫一线中所有医护人员的缩影,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和北京市的坚强领导下,大家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取得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
下一篇: “港湾人”服务在防疫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