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聚焦
【胸科故事】患者急性肺栓塞陷入昏迷,北京胸科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
急性肺栓塞是三大致死性血管疾病之一,病情来势汹汹,病死率高。
9月19日下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学影像科MR候诊大厅上演了一场惊险的生命接力赛,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以快速的应急能力、过硬的急救技能,成功抢救一名因急性肺栓塞陷入昏迷的患者。
当日下午,胸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MR候诊大厅一名患者突然晕倒陷入昏迷状态。影像科彭双双护师发现后,迅速呼叫其他医护人员帮助,在医生李成海及宁锋钢的协同下,将患者转运至治疗室,对其进行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急救措施。经过抢救,患者自主意识逐渐恢复,接着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像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采用多学科抢救方案,ICU、麻醉科、心内科及超声科医师及时赶到现场,经过多学科会诊,初步判断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可能性大。
专家团队紧锣密鼓,上演生死时速,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紧急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待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后,决定进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CTPA),赵春生护师协助张楠医师在超声引导下,行颈静脉穿刺,保证此静脉通路可以进行高压注射对比剂,才可以CTPA检查,操作技师迅速完成了检查,最终确诊为肺动脉栓塞,鉴于该患者肺动脉主干及双肺动脉分支内均有栓子形成,遂转至ICU进行进一步治疗观察,现在病情稳定。
如果生命有奇迹,那其中一定有医护人员面对病魔的不放弃和努力。此次多学科联合抢救的成功,展现了我院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体现了我院综合救治危急患者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多学科的紧密团结协作能力。
科普小课堂
什么是急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PE)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在心血管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冠心病和卒中,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某些PE患者的首发表现就是猝死,因而很难获得准确的PE流行病学资料,仅有少数病例在死亡前得以确诊。PE所致的死亡常出现在发病早期,其中44%死于栓塞后15分钟以内,另22%死于栓塞后2小时内。
急性肺栓塞如何治疗?
急性肺栓塞病情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早期救治涉及多个学科。对于具有休克或低血压、右室功能不全等的高危肺栓塞患者,需要紧急溶栓处理或手术取栓,以尽快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心排。该患者发病即表现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为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该患者的及时明确诊断为后续的溶栓治疗抢得了时机。
医学影像科简介
医学影像科包括普通放射、CT、MRI、介入等亚专业,拥有世界先进的DR、CT、MRI、数字胃肠机、数字乳腺机等设备,可以进行全身各部位的影像诊断,尤其擅长结核病与胸部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开展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肺结节消融治疗。具备国际领先的心血管CT成像系统,实现“心肺脑”一站式CT血管成像;先进的核磁共振Architect 3.0T,搭载柔软的毯子线圈,可进行大范围MR扫描,已开展全脊柱MR成像、心脏MR成像、功能磁共振等新技术项目。
近三年共承担科研课题1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项,市局级项目2项,其他项目5项。近三年共发表SCI 论文2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篇。科研方向以结核病和肺癌为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影像科现已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
科室注重医护人员业务学习和个人修养,定期邀请老专家对科室员工进行会诊教学。注重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培养优秀的影像专业人才,现有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0名。
科室成员多次受邀在北美放射学大会、亚洲放射学大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大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大会等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科室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定期举办“全国胸部影像学培训班”,每年线上培训学员达四万余人次。
下一篇: 名医加盟 | 肿瘤中心: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