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胸科科普】时值春季,万物复苏,跟着中医一起学养生
春季,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在中医理论中,春季是阳气生发、万物萌动的季节,此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顺应春季的特点进行养生,能够帮助我们调整身体机能,为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春季中医养生的要点。
春季养生原则
1. 顺应阳气生发
春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阳气的升发之势。《黄帝内经》提到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告诫我们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要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参与户外活动,让身体充分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促进阳气的生长。比如,可以在清晨或傍晚时分去公园散步、慢跑,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2. 养肝为先
春季与肝脏相应,肝在五行中属木,春季是木气最旺的时候。因此,春季养肝尤为重要。《黄帝内经》讲 “肝主春……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持肝脏的疏泄功能正常,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免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饮食养生方法
1. 多吃辛甘发散食物
春季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以助阳气生发。例如,韭菜性温,味辛,具有温中开胃、行气活血、补肾助阳的功效,是春季餐桌上的佳品,可以做成韭菜炒鸡蛋、韭菜盒子等。菠菜也是春季的时令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滋阴平肝、助消化的作用,可清炒或做菠菜汤。此外,葱、姜、蒜等辛辣食物也可以适量食用,它们能帮助人体发散风寒,促进阳气的升发。
2. 少吃酸性食物
中医认为,酸性食物具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所以在春季要少吃酸性食物,如柠檬、山楂、话梅等。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甜味食物的摄入,如红枣、山药、南瓜等,它们能健脾益胃,增强脾胃功能,有助于肝气的疏泄。
起居养生方法
1. 早睡早起
春季应早睡早起,以适应自然界的昼夜变化。《黄帝内经》讲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藏,早起则有助于阳气的升发。一般建议晚上 10 点至 11 点之间入睡,早上 6 点至 7 点左右起床,保证每天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样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为新的一天储备能量。
2. 多晒太阳
春季阳光逐渐充足,多晒太阳是非常好的养生方法。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有助于钙的吸收,增强骨骼健康。同时,晒太阳还能使人体的阳气得到补充,使人心情愉悦。可以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3 点之间,到户外晒晒太阳,让阳光直接照射皮肤,但要注意避免暴晒,以免损伤皮肤。
3. 注意保暖
虽然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但乍暖还寒,早晚温差较大。因此,在穿衣方面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地减少衣物,以免受寒感冒。可以遵循 “春捂秋冻” 的原则,根据气温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一般来说,当气温持续稳定在 15℃以上时,就可以逐渐减少衣物了。
运动养生方法
1. 选择适合的运动
春季适合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例如,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能够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还能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非常适合春季练习。
2. 运动要适度
在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强度应以微微出汗为宜,不要大汗淋漓,以免损伤阳气。如果运动后感觉身体疲劳、乏力,休息后不能缓解,说明运动过度了,需要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经络养生方法
按摩肝经穴位
春季是养肝的好时机,通过按摩肝经的穴位可以起到疏肝理气、养肝明目的作用。常见的肝经穴位有太冲穴、行间穴、期门穴等。拍打胆经:胆经与肝经相表里,拍打胆经也有助于促进肝胆的气血运行。胆经主要分布在身体的侧面,从头部两侧开始,沿着身体侧面一直延伸到下肢外侧。可以每天早晚用双手拍打胆经,从头部开始,顺着身体侧面拍打至脚部,左右两侧各拍打 3~5 分钟。拍打时力度要适中,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宜。
春季是养生的黄金时期,遵循中医养生原则,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和经络等方面入手,能够帮助我们调整身体状态,增强体质,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拥有健康的体魄。让我们顺应天时,拥抱健康,尽情享受美好的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