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引导页

医院动态

Hospital 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百姓聚焦

医院动态

百姓聚焦

【医生笔记】肺癌晚期勿放弃,靶向治疗为患者照亮希望之路

作者:安海音 来源:肿瘤二科 发布时间:2025-04-09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患者李姐来的时候戴了一顶黑色的帽子,陷在轮椅上,精神萎靡,瘦得让人感觉弱不禁风。她的爱人推着她,看起来高高壮壮,和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经过问寻,我知道了李姐才刚满50岁,来自黑龙江,是一位人民教师,教高中数学。当月月初突发头痛,有时夜间会疼醒,后来还会剧烈的呕吐。经过当地医院的头胸部CT检查,李姐被发现存在肺部占位,当地医院影像提示肺癌可能性大并且伴有头部转移,属于癌症晚期。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位平时很要强的女教师迷失了方向,那颗为桃李天下而火热的心也随之慢慢失去光泽。

李姐暗淡的眼神透着绝望与无奈,似乎她已经准备好拥抱死亡。我看着她说,“别绝望,咱们还有很多办法。你坚持,我们努力,说不定就有好结果。”听我说完,我似乎感觉到李姐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但又很快滑落。

了解了李姐的病情,我尽快为她做了腰穿,水柱迅速冲到最顶端溢了出来,如此高的数值,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为了能够给她做肺穿刺明确病理,我们必须先控制住她的颅压,于是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给她上了甘露醇降颅压。

本来预计经过几天高强度降颅压治疗后患者的颅压可以减低,然而事与愿违,再次腰穿的结果仍然冲破了测量柱量程。这意味着患者只能平卧,不能下床,一次程度强烈点的咳嗽都可能诱发脑疝,危及生命。我们跟患者家属交代着患者病情,“可以考虑请神经外科做脑室腹腔引流降低颅压,保障生命安全,同时以期能进行肺占位穿刺指导诊断和治疗。潜在的风险是脑膜的癌细胞可能会转移到腹腔。”

患者家属拒绝了引流手术,似乎事情进展到这里,陷入了僵局,患者颅压居高不下,肺占位穿刺是没法做的。言谈话语间,家属流露出放弃治疗的想法。但我们却不想放弃,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患者的脑脊液的细胞病理和ctDNA检测结果上,希望可以得到阳性结果,好有初步的用药指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等来了这根救命稻草,患者的脑脊液里检测出了肿瘤细胞和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缺失变异,在取得家属同意后,我们尽快让患者吃上了靶向药。终于等来了这根救命稻草,患者的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用药第二天查房的时候,这位女患者说她感觉头不再那么疼了,觉得自己精神和脸色也好多了。欣喜之余,我问上级大夫勇哥,到底是心理作用还是这药效如此迅猛。勇哥淡淡地说,稳定两天后再做个腰穿吧。再次的腰穿,颅压依然居高不下,但我们没有挫败,毕竟用药才几天。我继续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一周后这个患者去做肺穿刺确诊了肺腺癌,她颅压降了不少,肿瘤标志物也减低了,身体一般状况也在好转。冬去春来,四季更迭,三年过去了,李姐也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目前还在门诊规律随访复查。

9.jpg

在这个患者身上,我见识到了抗癌药物的神奇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药物本身的药效上,也在于它为患者带来了希望和信心。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当患者勇敢与病魔斗争时,这种信念会转化为一种内在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此外,癌症患者顽强的求生欲同样令人动容,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促使他们不断与病魔抗争,从而实现了生命的延续。患上癌症,几乎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打击,患者最初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甚至放弃治疗。但是,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在抗癌这个过程中,需要患者不断调整心态,自我激励,从而更有助于与病魔做斗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试验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抗癌药物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些新药不仅在疗效上有了显著提升,而且在副作用的控制上也更加精准。它们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让患者在面对疾病时不再感到无助和绝望。这无疑是医学领域的一大进步,也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

10.jpg

不在圣坛上,而在凡尘中。抗击癌症需要无数普通人共同努力。患者本人,家属,医生,护士,为抗癌药物纳入医保奔走的工作人员,以及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奋斗的科研工作者,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他们或许没有光环加身,没有站在聚光灯下,但正是这些扎根于凡尘中的脚踏实地,让抗癌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他们是平凡中的英雄,是凡尘里创造伟大的力量。患者本人,处在这场战斗的中心,是最坚韧的战士。在确诊的那一刻,他们经历了难以言表的恐惧和痛苦,但最终选择直面疾病。他们忍受着治疗的副作用、身体的不适和心理的压力,依然努力保持对生活的希望。他们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坚持,都是对生命的深深热爱。

患者的家属,是最坚强的后盾。

在这场艰难的旅程中,家属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却始终不离不弃。医生和护士,不仅是救治者,也是倾听者和陪伴者,用专业和温暖点燃患者的希望。在患者看不到的地方,还有无数人为抗癌事业默默付出的人。比如医保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为了让更多新药更快地惠及患者,不遗余力地协调各方资源。他们的努力让昂贵的抗癌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减轻了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实验室里,科研工作者日夜奔忙,用智慧和汗水攻克癌症的难题。从分子机制的探索,到新药的研发,再到临床试验的推进,他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他们可能无法直接见到患者,但他们的努力改变着无数患者的命运。每一次科研突破,都是为生命争取更长时间的奇迹。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抗癌之路上脚踏实地努力前行的伟大的人。这场抗癌的战斗从来不是患者的孤军奋战,而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事业。我们和患者携手并肩,在抗癌道路上,争取让癌症患者的病痛可以更好地解除,拥有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本篇作者

1.png

安海音北京胸科医院肿瘤中心二科医师。

2020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同年8月就职于北京胸科医院。

擅长胸部肿瘤的诊治和个体化精准治疗,特别是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肺癌围手术期治疗、肺癌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支持治疗等方面。

希望每个癌症患者都能得到适合的治疗以及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