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聚焦
北京胸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成功完成两例高难度峡部甲状腺癌手术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成功为两名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实施了高精度手术,标志着我院在甲状腺肿瘤微创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两位患者赵先生(化名)和刘女士(化名)因发现甲状腺肿物,慕名来到北京胸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就诊。经科室副主任医师姜楠详细检查,发现两人的甲状腺肿物均位于解剖位置特殊的峡部。通过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术及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针对这一特殊病例,姜楠团队与副主任医师赵双涛进行了多学科会诊。考虑到患者肿瘤体积较小(约5mm)且年龄较轻,医疗团队制定了"甲状腺峡部扩大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手术分别于2025年7月1日和2日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短时间内即拔除引流管并康复出院。两位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并对医护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科普时间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中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被认为是一种相对惰性的肿瘤,其预后好,总体死亡率低。PTC大多数位于甲状腺腺叶,少数来自甲状腺峡部。
超声学将甲状腺峡部定义为双侧气管最外界线在甲状腺上垂直投影间的组织,若肿瘤的中点(即其长径和短径的交点)位于该处,且术后病理为乳头状癌,则定义为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of the isthmus,PTCI)。
峡部分化型甲状腺癌占全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10%,此处的癌灶更容易表现出包膜浸润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单侧腺叶 PTC 相比,PTCI 肿瘤大小较小,包膜侵犯率高,多灶性、淋巴结转移更常见,更容易出现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我国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建议,对于峡部分化型甲状腺癌,肿瘤较小者可行扩大峡部切除术,肿瘤较大或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可考虑甲状腺全切除术。所有PTMCI患者均应同期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但是“小”与“大”肿瘤的界限未给出明确说明,手术方式仍不明确。PTMCI患者应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
北京胸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拥有国内领先的诊疗技术。科室常规开展:
甲状腺疾病精准诊疗:包括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基因检测、良恶性肿瘤手术等。
乳腺疾病综合治疗:涵盖乳腺癌手术、放疗、化疗及微创治疗等。
特色技术:甲状腺癌个体化手术、乳腺癌保乳手术等。
科室秉承"精准医疗、人文关怀"的理念,以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如需咨询或就诊,欢迎致电或来院咨询。
出诊信息
专家介绍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
擅长乳腺癌、甲状腺癌的规范化综合治疗;乳腺、甲状腺结节的穿刺技术;乳腺、甲状腺常规及微创化手术,主刀完成4000余例。如:小切口的乳腺、甲状腺手术,腔镜下乳腺、甲状腺手术,乳腺微创旋切术等。
主持并参与多项科研基金项目,获得发明专利1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SCI 8篇。2018年全国普外科手术“金手指”奖。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乳腺甲状腺肿瘤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乳腺微创整形与修复重建学组” 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估计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委员
“海淀区医学会乳腺甲状腺疝外科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甲状腺癌防治委员会”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心贴心健康文化中心”常务委员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劳动者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委员
“中国乳腺微创与腔镜手术联盟”委员
“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技术专家团队”成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
擅长乳腺良恶性肿瘤外科诊治和个体化治疗,尤其是乳腺结节及乳头溢液的早诊早治,以及乳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等。
先后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计划)、美国抗癌“登月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研究,发表SCI论文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400分以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社会兼职: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