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引导页

医院动态

Hospital 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百姓聚焦

医院动态

百姓聚焦

【胸科故事】让食管气管瘘患者经口进食不是梦——我院消化内科团队成功为食管瘘患者实施瘘口封堵

作者:王思诣 来源:消化内科 发布时间:2023-11-09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2023年8月末,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消化内镜中心迎来了一位老朋友。

  “何主任!康护士长!今天我们就回老家了,特地来跟您告个别!”老王手里拿着亲自写的小诗,递给消化内科何玉琦主任,和半年来为他进行治疗的消化内镜团队合影留念。

  “这几个月多亏了您,愿意接收我这样病情复杂的病人,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以后一定继续积极配合治疗,珍惜生命!”看见老王现在面色红润,声音洪亮,步伐矫健,我们也从心底里为他高兴。

21.jpg

  老王的故事要从这里说起, 50多岁的老王于2021年在老家医院诊断为食管癌,经过评估后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

  食管癌外科手术后有约5%-10%的食管瘘发病率,很不幸,老王遇上了。

  术后化疗期间,老王出现了发热、进食后呛咳、肺部感染等症状,经过胃镜、支气管镜和胸部CT的检查,诊断了吻合口食管气管瘘。

  当地医院为老王进行了内镜下的瘘口荷包缝合,但呛咳的症状并没有缓解,复查胃镜后发现原瘘口较前变小了,但是由先前的一个瘘口变成了两个,通过瘘口,胃液仍然能够进入气管中,造成呛咳、误吸甚至肺部感染。

  从此,老王经历了漫长的“饥饿”。

  由于经口进食会经过瘘口,老王需要通过一根由鼻腔进入小肠的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满足身体基本的营养需求;术后消化道结构改变,抗反流的能力下降,因此老王只要平卧,反流的胃液就会通过瘘口进入气管,出现呛咳;吻合口瘘不能愈合,术后的放化疗也不能正常进行,肿瘤复发的几率也会增加。

  以上原因导致老王口不能食,夜不能寐,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营养状态越来越差,体重最低时降至50kg。当地医院不能继续再为老王提供治疗,老王开始了各地寻医问药的旅途。

22.jpg

  食管气管瘘一直是临床上难以处理的棘手难题,加之老王的瘘口形成时间长,经过内镜治疗后效果不佳,很多医院对这种情况望而却步。

  老王在多家知名三甲医院碰壁,几乎绝望之际,经过多方打听和朋友的介绍,听说北京有一家专门医治胸部肿瘤的医院。

  于是,2023年3月,带着最后的希望,老王坐着轮椅,由爱人推着,进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消化内科的诊室。

  “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是我们对老王的第一印象。

  长期不能进食和反复的肺部感染对老王消耗极大,他非常虚弱,营养不良,低血压,连站着的力气都没有,靠老伴推轮椅进入诊室,说话有气无力。

  整个病情的叙述,诊疗经过都由他的爱人代为介绍,他爱人是一位让人非常尊敬的顽强女性,可以说没有她的鼓励和不懈坚持,老王无法走上康复之路。

  在经过对老王病情的了解和评估后,何玉琦主任决定为老王做一次努力,尝试内镜下瘘口封堵。

23.jpg

  然而老王的内镜下治疗面临重重困难,一方面,食管气管瘘的存在增加了麻醉的误吸风险;另一方面,瘘口形成时间长,营养状态差,不容易愈合。

  首次治疗,内镜中心麻醉医生刘进德主任亲自为病人麻醉,全程看护;何玉琦主任划开瘘口部位的黏膜,使用三臂夹及钛夹对两侧瘘口进行封堵,手术顺利完成。

  老王自我感觉呛咳感较前有一定的缓解,1个月后复查胃镜,瘘口仍未封闭完全,但较前明显减小。考虑可能是普通钛夹和三臂夹的牵引力有限,何主任当即决定,使用内镜吻合夹(OTSC)对瘘口进行再次封堵。

  第二次封堵后,老王的呛咳感明显减轻,1个月后复查,瘘口已经闭合。

  由于治疗效果显著,老王在近一年的肠内营养后,终于可以逐渐恢复经口进食了。

  8月,老王再次来到消化内镜门诊复查,和第一次来就诊时简直变了一个人,体重已经上升到了60kg。

  在北京胸科医院诊治期间,老王也受到了ICU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每一次都给他留好病床,保证他到了北京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内镜治疗。

  内镜手术后,ICU也会针对老王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用药,以保障老王能够更快地康复。细雨渐停,天空逐渐放晴,老王与我们告了别,开心地离开了医院。

  看着老王的这封信,我想,医者的意义就在于此,不放弃每一个病人,为每一个在绝望边缘徘徊的病人带去希望。

24.jpg

作者简介

25.jpg

  王思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消化内科医师。

  主要从事消化内科常见病的诊治、胃肠镜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