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肺癌筛查重点人群与早诊早治攻略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推出特别策划,将目光聚焦于肺癌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 “杀手”。
哪些人群需要定期筛查?
1.50岁以上: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了《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推荐50岁以上具有肺癌高风险的人群进行肺癌的筛查。
2.有相关危险因素:
推荐在符合年龄段的基础上,含有下列危险因素之一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1)吸烟史: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戒烟时间<15年;
(2)与吸烟人群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有职业暴露史:接触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烟煤和煤烟尘等化合物等至少1年;
(5)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研究显示一级亲属被诊断为肺癌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
早诊早治原则
年龄≥50岁的肺癌高危人群应规范肺癌筛查,一旦筛查发现高危结节应尽早诊断并及时接受规范化治疗,早期肺癌及时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
肺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临床确诊的肺癌分期检查方法应包括(颈)胸/腹(盆)部增强CT、气管镜、MRI、骨扫描、和或PET-CT等。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若检出肺结节,须经医生精准评估,定期复查。不推荐将PET/CT作为肺癌筛查手段。
随访和管理
原则上,肺癌高危人群需每年进行一次筛查和随访,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病变并能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筛查结果阴性者,针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健康宣教,并提醒按要求进行年度筛查;对于筛查发现的阳性病变人群,建议按临床诊疗要求进行诊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