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引导页

科普健康

Healthy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健康 >>科普文章

科普健康

科普文章

【肺癌诊疗先锋:北京胸科医院每周经典病例展示】第一期:生命炽热 与癌共舞

作者:胡明明 来源:肿瘤中心 肿瘤三科 发布时间:2025-04-1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我第一次见到老胡时,他的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独自走进诊室,轻轻将报告推到我面前:“医生,您看看这个阴影……我体检发现的。”报告显示,他的左肺上叶有一处占位,纵隔淋巴结肿大。那一年,他57岁,是一名普通的工厂技术员,生活规律,不沾烟酒。然而肺鳞癌Ⅲb期这个诊断对他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但我从他眼中看到了不甘,也看到了一簇微弱的希望之火。

  确诊后,老胡开始了属于他的抗癌之路。最初的同步放化疗像一场席卷肿瘤的暴风雨,经过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肿瘤神奇地“销声匿迹”了,此后他便遵照医嘱定期复查。当时间来到确诊后的第四年,肺内的肿瘤复发了。彼时,免疫治疗刚崭露头角。我提议他入组临床试验,尝试免疫联合化疗。他几乎没有犹豫:“试!科学在进步,我信你们。”治疗过程并不轻松,但每当疗效评估显示“病情稳定”,他都会长舒一口气:“又多赚了一天。”2021年,肿瘤再次缓慢进展。放疗科的同事为他制定了高精度再程放疗方案。64.72Gy的剂量,如同精准狙击,直击病灶。治疗期间,他半开玩笑地说:“放疗机转一圈,就像时钟走一步,每一步都离胜利更近。”

  9年,3000多个日夜。老胡的生活始终与医院交织,但他从未让疾病定义自己的人生。化疗间隙,他照常上班;放疗结束后,他骑着自行车穿过医院林荫道,背影仿佛与寻常老人无异。他曾调侃:“我这病是‘慢性子’,我倒要看看,我和它谁熬得过谁。” 我们的密切随访停滞在2022年.11月11日,此后患者回老家度过了一段平静又祥和的日子。偶尔的信息沟通,得知他在老家又做了化疗,说不想再来北京折腾了。最终,老胡还是没能躲过病痛的侵袭,他的子女后来见到我说,2024年夏,他安详离世,临终前,握着家人的手说:“这九年,是赚来的。”

  有图有真相:

1.jpg

2.jpg

3.jpg

  医生手记:凡尘中的光芒

  老胡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学的温度——它不仅是冷冰冰的放疗剂量和基因检测报告,更是患者与医生并肩作战的信任,是绝境中不灭的希望。他让我看到,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可以不再是“月”,而是“年”;也让我明白,每一次治疗决策的背后,都是多学科团队的无缝协作。放疗科的精准定位、药学部的新药支持、护理团队的细心照护,甚至医保政策的落地,都在为生命铺路。

  关于肺鳞癌,您需要知道的事

  肺鳞癌占肺癌的40%-51%,与吸烟密切相关。传统治疗以放化疗为主,但近年来,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药物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即便基因检测“无靶点”,高表达PD-L1的患者仍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医学的进步,正让“带瘤长生存”成为可能。局部晚期肺鳞癌患者,通过多学科会诊,药物治疗、放疗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使患者病情在长时间内稳定,从而获得了长达九年的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