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

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工作动态

新闻

工作动态

聚焦最新成果,共谋未来发展 | 首都医科大学第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肺癌分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罗艳 齐菲 来源:人力资源处 综合科 发布时间:2023-11-1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11月8日下午,由北京胸科医院承办的首都医科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肺癌分论坛暨胸科“创新说”系列学术沙龙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隆重召开。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张同梅担任本次论坛执行主席,党委委员、病理科主任车南颖胸外二科主任刘志东肿瘤一科主任刘喆肿瘤二科副主任胡瑛主持本次论坛。论坛聚焦于肺癌科学研究最新成果,交流肺癌防治新策略,拓展国际青年合作平台,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与学术创新。

1.jpg

  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晓北为论坛致开幕词,对现场及线上参会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指出人才资源是医学发展的源动力,北京胸科医院一直致力于搭建好人才培养与学科交流的平台,并与国际接轨,欢迎更多的青年才俊在论坛中展示风采,鼓励青年学者们抓住时代机遇,不负韶华、书写学科发展新篇章。

2.jpg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庞宇同志表示,北京胸科医院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国内国际会议,尤其积极组织首都医科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借助首医广阔的学术平台,为青年科学家们的交流合作搭建桥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医院也在肺癌的早期诊治和多学科治疗中逐步走向国际前沿水平,欢迎更多的青年医务人员加入胸科大家庭。

3.jpg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王艇教授以《Targeting transposable elements for cancer therapy》为主题作学术报告,生动形象阐释了转座子的发现、转座子原癌基因嵌合体及其在新抗原靶点筛选的作用,并分享了团队的系列研究成果,同时,王教授鼓励青年学者“dare to take risk”。

4.jpg

  北京胸科医院核医学科李翔教授作题为《核医学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北京胸科医院 “ESONES”、“EVOAI”等核医学技术转化平台,随后汇报了针对肿瘤微环境中CAF细胞标志物FAP的核素诊断治疗进展。

5.jpg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邱晓彦教授作题为《未来抗肿瘤新药研发》的学术报告,简要阐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免疫治疗方法,并介绍了其团队肿瘤相关唾液酸化IgG促进肿瘤干细胞特性转化及免疫逃逸,作为多种肿瘤新靶点已实现成果转化等学术成果。

6.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部肿瘤研究所陈克终教授作题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突破》的学术报告,以视频录像形式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指导下的肺癌手术术前规划、风险预测和自动识别。

7.jpg

  北京协和医院梁乃新教授作题为《驱动基因阳性NSCLC围手术治疗进展》的学术报告。梁教授指出不同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存在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并分享了EGFR/ALK驱动NSCLC的靶向新辅助、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数据更新。

8.jpg

  北京胸科医院韩毅主任医师作题为《驱动基因阴性NSCLC围手术治疗进展》的学术报告,围绕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新辅助靶向、免疫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并分享了其微创中心团队在NSCLC新辅助免疫化疗的研究成果。

9.jpg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孔凤鸣教授作题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radiation oncology-An oncologist’s perspective》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机器算法在肺癌早期诊断、预测、肺癌治疗决策制定及实施中的应用进展。

  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北京胸科医院田翠孟主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许川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海军军医大学转化医学中心李晶教授分别围绕KRAS耐药机制、放疗在NSCLC全程管理中的应用、肺癌的免疫治疗、ADC药物临床应用、小细胞癌遗传的异质性和表观遗传学异质性研究进展做了精彩汇报。

15.jpg

  在大咖谈环节,北京胸科医院马腾褚洪迁、齐菲、魏嵩王守正周世杰阮军忠王冲胡明明、刘桂梅、张旭唐俊舫李曦李红霞等多位专家纷纷表示在此次论坛中收获颇丰,希望能够与参会同行多做学术交流,将科研新成果应用到临床,共同探索肺癌预防与规范诊疗新策略,共促学科高质量发展。

16.jpg

  最后,综合科副主任张同梅为论坛做总结,由衷感谢参会的各位专家与每一位工作人员,感谢首都医科大学提供了良好的肺癌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希望在会后与各位同道能够加强联系,开展更多更好的合作,共同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