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

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媒体聚焦

新闻

媒体聚焦

  • 3月31日,生命时报刊发了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二科主任高孟秋的署名文章。以下为原文“面色苍白、身体消瘦、 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19 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如此境况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即“痨病”。时至今日,结核病仍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虽说,旧社会说的 “十痨九死”已成为历史,但结核病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01 结核病由什么引起?结核病背后的元凶就是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它没有运动能力,要实现传播必须借助“交通工具”——飞沫核。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可产生大量飞沫核,直径约5微米,漂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样的空气,结核杆菌就会趁机进入体内。结核杆菌大部分会…

  • 3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对李亮副院长的专访。以下为原文提到结核病,不少人认为它已经被消灭。事实上,这种古老的疾病从未远离人类社会。当前,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如何?我们离终结结核病还有多远?遏制结核病难点在哪里?为此,本报记者(王美华)专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副主任、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熟悉的陌生人”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结核病也被称为“白色瘟疫”“痨病”。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可以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在西方,肺结核曾被称为“死亡之首”,在中国也曾有“十痨九死”的说法。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病的致病菌,结核病…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肺结核是我国很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影响百姓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此背景下,195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前身为中央结核病研究所、中央直属结核病医院)诞生。建院68年来,北京胸科医院坚持专科特色,不断强化科学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一所聚焦胸部疾病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三甲医院。该院为我国胸部疾病治疗发挥了什么作用?如何推进专科建设?其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是什么?……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所长李晓北在做客人民政协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委员专家访谈》栏目时进行了深入解读。李晓北:北京…

  • 2023年3月24日。生命时报刊发了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张健的署名文章。在健康生活方面,不少人常常因为“ 懒 ”而迟迟戒不掉坏习惯。澳大利亚张任谦心脏研究所近日发文,呼吁及早做出三点转变,可以将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50%。一夜安眠睡眠占生命1/3的时间,是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存在熬夜、睡眠中断、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的人,患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的风险将明显升高。睡眠障碍可引起自主神经紊乱,影响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增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令血浆游离脂肪酸和血液黏度升高,诱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失眠、睡眠时间短、白天打瞌睡均在心脏代谢疾…

  •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进入气道的异物,但同时咳嗽也是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感冒会咳嗽、肺结核会咳嗽、肺炎、肺癌也都会咳嗽,对于呼吸道疾病中常见的咳嗽如何区分?慢性咳嗽还能治愈吗?止咳药的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我爱问医生》邀请北京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叶寰,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前夕跟您说说:长时间咳嗽需提高警惕。咳嗽与咳痰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于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常规包括哪些检查?胸部X线摄片、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查、胸部CT等检查。此外,还需要做以下化验检查,帮助咳嗽咳痰的病…

  • 2023年2月22日,北京青年报刊发了北京胸科医院临床营养科李卓的署名文章。全文推荐:在大家“阳康”的路上,各种膳食补充剂、保健品也跟着蹭了一波热度 。特别是蛋白粉,因其能补充蛋白质被不少人视为“健康提速剂”。那么,补充蛋白粉和提高免疫力到底有没有关系?“阳康”人群真的需要吃吗? 哪些人不适合补充蛋白粉?今天,营养科的医生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蛋白粉补充的小知识。补充蛋白质能提高免疫力吗?先说答案:保证蛋白质的合理摄入有 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蛋白质作为生命的结构物质,是机体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经常提到的重要的免疫物质之 一——抗体,其本质也是蛋白质 。另外,蛋白质还参与构成多种活…

  • 2023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何玉琦,围绕如何呵护消化系统健康进行采访报道。全文推荐何玉琦(右一)正在为患者进行诊治丛 林摄新华社发王 鹏作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频繁,餐桌上美味佳肴诱惑不断。在大快朵颐的同时,更要关注消化系统的健康。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系统健康呢?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开诊,本报记者采访了该院消化内科主任何玉琦教授,为您解读消化系统健康的注意事项。调整饮食正当时正如不少网友的调侃——“每逢佳节胖三斤,消化疾病要当心”。春节长假刚过,消化内科成了患者前来就诊的热门科室之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消化道疾病多数是吃出来的。”何玉琦提醒,…

  • 2023年2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北京胸科医院结核内科主任医师李雪莲的署名文章。全文推荐:初次接诊小刘,第一印象这是一位被父母宠坏的大男孩儿,虽然已过了而立之年,但却还是一副不成熟的样子。咳嗽了半年多,一直自己扛着,自我判断就是抽烟闹的,心想着如果能把烟戒了,也就不咳嗽了,但迟迟没有落实过。5年前,在单位组织体检时,检查出血糖升高,但小刘也从未关注过,既不控制饮食,也不监测血糖,更别提吃药打针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死都不怕”。如果不是因为突然咯出了鲜血,他也不会到医院来看病。这次咯血虽说小刘给吓了一跳,但也只是吓了一时,到医院用上止血药,再加上好好休息了几天之后,小刘没再咯过鲜血。很快,他…

  • 2023年2月6日,健康报第六版对医院学科及整体发展建设情况进行了采访报道。全文推荐:作为以综合学科为支撑的现代化胸科医院,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以下简称“北京胸科医院”)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医院全面高质量快速发展,持续以昂扬的姿态向着国家级医学中心迈进,推动我国胸部疾病诊疗防治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转型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北京胸科医院是一所以胸部疾病为特色,集医疗、科研、教学、管理、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所长李晓北对医院的特色和发展方向有着精炼、明确的定位。在人们的传统或者固有观念中,一提到胸科医院,首先想到的是治疗结核病。实际上,目前我国众多胸科医院已经探…

  • “抗击结核,为爱同行”耐多药肺结核新药普惠蓝图暨2018年结核病关爱行动日前启动,该活动由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联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主办。耐药结核病的控制是结核病控制的重中之重,“抗结核新药引入和保护机制项目”旨在通过合理的渠道、规范的方法、严格的监控,确保抗结核新药在有资质的医院、有资质的医生、符合条件的病人中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抗结核新药的合理引入和保护提出政策建议。目前,该项目已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等6家试点医院开展。

  • 编者按: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可能你知道营养不良、住房和卫生条件差等因素都可以增加罹患结核病的风险,那你知道烟酒使用和糖尿病也会影响结核病的易感性和治疗结果吗? 专家简介 黄麦玲 北京胸科医院结核内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结核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70%~85%以上是糖尿病发病在先,糖尿病病史多在5年以上,而且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以这样说,糖尿病患者是结核病的易感者。”北京胸科医院结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麦玲介绍。 黄麦玲解释,一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组织糖水平增高、高胆固醇血症等会促进结核菌的生长,也就是为结核菌…

  • 3月23日早晨7点半,在很多人还睡眼惺忪的赶去上学、上班时,北京胸科医院门口,一场生死抢救正在紧张的进行中。 那天正值早高峰,像往常一样,北京胸科医院门前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人流不息。突然一辆通勤班车停在了医院西门口,车上冲下两个人,一路狂奔来到急诊科,说一名乘客突然在车上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情况十分危急。 值班医生郭超大夫,夜班护士王子业,门急诊护士长吴平以及护士王海侠闻讯后,立即带上急救百宝箱,快速来到班车上,就地对患者实施抢救,大家齐心合力,检查瞳孔、摆体位、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为患者揉捏四肢,一气呵成。约10分钟后,患者很快恢复了意识并且可以活动。 出于对患者生…

  • 说起令人害怕的疾病, 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癌症。 癌症的可怕在于夺人性命, 但却是极为个体的疾病, 说句不好听的, 它就是“天灾”! 生活中还有一种疾病也非常可怕。 这种疾病不仅会夺命, 而且还具有很大的传染性。 你不招它它招你, 关键是能治这种病的药物少之又少, 这种可怕的疾病就是肺结核。 3月24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结核病,曾经的“白色瘟疫”,时至今日仍然是全球以及我国最重大公共卫生挑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教授介绍说,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易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可以…

  • 现代影视剧作品中最红的疾病是“白血病”,特别是韩剧女主角发病率极高,有网友指出“因为得了白血病死不会马上死,但过程是很感人凄美,容易让观众感动和牢记!” 在古代也有一种疾病是各大艺术作品的常客,就是被称为“白色瘟疫”的结核病。这种病长期以来被认为与患者的诗性和艺术性有关,也被称为“浪漫病”。一些艺术人物,如诗人济慈、雪莱和爱伦·坡,作曲家肖邦、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要么患有这种疾病,要么被这类人所包围; 一些小说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反复使用肺结核这个主题。例如,在维克多·雨果1831年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这种疾病可能是驼背人脊柱畸形的原因,而芬顿…

  • 在历史上,肺结核被称为“白色瘟疫”,与另一种肆虐的“黑死病”鼠疫组成“黑白无常”的组合,一次又一次大规模残害人类的性命。 1882年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的罗伯特·科赫强调,如果从死亡人数来衡量疾病对人类的重要性,那么结核病必须被认为比最令人恐惧的 传染病、鼠疫、霍乱等更为重要,所有死亡中有1 / 7的人死于结核病。直到今日,结核病仍是疾病致死排名前十,传染病致死人数中排名第一位,全球结核防控仍是重大挑战。 结核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细菌,历史上最早的考古发现是在1.5万年以前。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发明之前,人类尝试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应对“白色瘟疫”的挑战,有着各种各样的“古方”。我…

  • 又多了100位有效施救人 “这一天啊,我出去买菜回来,哎呦,看见地上躺着一个人。我应该怎么办呢……” 下午2点,通州区西上园社区服务中心内,刘大妈(化名)蹲在活动室台上的假人身边,声情并茂地演示着刚刚学来的心肺复苏术(英文缩写为CPR)。台下,100多名社区居民也没闲着,有的微笑着频频点头,有的认真地纠正着步骤。最开心的,要数北京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急救先锋”小组的成员们,这一下午的义务培训没有白费,社区居民们终于对心肺复苏术有了基本的认识。 自2017年9月“急救先锋”小组成立以来,不仅在医院各科室进行巡回培训,还走出医院、走入社区开展义务培训,已经为3个社区近500人…

  • 采访:安杨 嘉宾:北京胸科医院马玙 中午,通过北京胸科医院朋友的朋友圈,得知今天是马玙教授86岁生日。记得三年前采访马教授时,马老说等过了从业60年(2015年),她就想休息休息了。但是,三年过去了,马老在生日这天,依然在门诊一线。 以下采访是三年前进行的,重温,除了是想真诚祝愿马老生日快乐,更因为这些话今天再读,仍然受益匪浅。 专科医生也要有全科思维 马玙医生:结核病是一个很特殊的病种,从临床症状不规则发热、咳嗽、咳痰、胸疼或者胸片、CT上发现异常的阴影,到底是结核病还是别的病?需要同好多病进行鉴别。所以我老觉得临床医生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 我是一个内科的大夫,专…

  • 核心提示: 最近一些朋友充满了恐惧向记者咨询,在去年年底的体检中发现了疑似恶性肿瘤的肺部结节,不做活检可不可以?因为民间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一旦做了活检,万一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细胞就随着穿刺针在身体里扩散了,再做手术意义也不大。这些朋友还担心在CT下做穿刺,会长时间受到辐射,加剧了对身体的损害。 北京胸科医院日前邀请记者到该院医学影像中心亲自观活检过程。记者穿好白大衣,脚上套上脚套,头戴手术室的蓝色帽子,戴好跟医生一模一样的绿色口罩,跟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周震副主任医师。 周震虽然才四十来岁,但他的事迹很传奇,在北京,每年做“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术”最…

  • 医术和仁心的完美结合,让身为北京胸科医院放疗科主任的张旭,对放疗这份职业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用“左手医术,右手仁心”形容张旭医生毫不为过。医术和仁心的完美结合,让身为北京胸科医院放疗科主任的张旭,对放疗这份职业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访谈从一部微电影《迟到的牛轧糖》开始,这部微电影根据院内一个普通的真实事件改编拍摄,讲述的是发生在男主角老张(张旭 饰)——一名癌症晚期患者和病房护士张小云(北京胸科医院护士)之间的感人故事。 故事情节并不跌宕起伏,只是普通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没有刻意渲染,所涉人物也只有几位,但整个故事催人泪下。来自北京胸科医院的医护全部是本色出演,而且拍摄过…

  • 一例复杂纵隔胸腺鳞癌病例牵出其背后不一样的治疗团队——北京胸科医院胸部肿瘤MDT中心。 不久以前,北京胸科医院胸外二科收治一名复杂纵隔胸腺鳞癌患者,患者入院前4个月查出纵隔肿瘤晚期,之后在外院接受两个周期的化疗,结果不理想,出现心包侵犯、膈肌抬高、膈神经侵犯等不良进展,遂转至北京胸科医院。收治患者后,北京胸科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协作中心疑难病例讨论组,立即组织对该病例的MDT讨论,多名科室主任和高年资医生参与。经过详细讨论,最终为患者制定出一套以手术为主,术后根据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辅助性放化疗的计划,同时强调中心要根据病人情况定期随访,并对随访内容和注意事项做详细安排。 院内数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