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

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重要新闻

新闻

重要新闻

第24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让我们一起关注结核病

来源: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19-03-2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3月21日,北京胸科医院门诊大厅内人头攒动,多位结核领域的知名专家一起上阵,为患者义务答疑解惑,科普结核常识。

“您放心,结核病不可怕,规范治疗就能治愈。”义诊现场,结核专家耐心的安慰着患者,“只要正常休息,营养充足,再加上积极与大夫配合,按时服药,这结核病不算什么。”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是第24个,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每年的结核病日期间,北京胸科医院都会利用一周的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结核病科普活动,从院内义诊咨询、宣传讲座到院外进社区、进学校送健康,科普范围涵盖了内科、外科、营养、心理等多个方面,向大众传播了如何预防结核、如何治疗结核、如何科学看待、结核患者如何与他人交流等多种多样的医学常识。

今年也不例外,北京胸科医院除了在院内开展义务咨询外,也同样走进了学校、社区、工地等场所,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结核宣传等科普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全国多家结核病医疗机构,开展了结核病宣传海报创作和评选活动。他们邀请结核防治工作者自创结核防治宣传海报,把结核人的视角融入到海报宣传中,更好的将科普常识带给大众。而更重要的是,今年3-24期间,北京胸科医院携手北京市多家结防所启动了“院所联动防治结核病●北京诊疗新模式”,强化分级诊疗的医改政策,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持,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就医选择。在这一新模式下,北京市内的结核患者在属地结防所就能够挂上北京胸科医院的专家号,免受舟车劳顿之苦,同时方便结防所随访患者,降低患者传染他人的几率。目前,大兴区结防所和昌平区结防所已经成为首批合作单位。

结核病是由于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过去又称“痨病”。在人类历史上,结核病和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一样,曾经在全世界广泛流行。20世纪50年代,随着抗结核的化疗药物问世,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得到一定控制。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的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对结核病的重视程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这并不足以让人欣喜,因为虽然我们成绩斐然,但我国每年仍有90万新发结核病病例,耐药结核病患病数量居高不下,传染源控制依然面临挑战,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专家表示,肺结核病人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或者痰中带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局部症状;严重者也可出现午后低热(通常体温不超过38℃)、盗汗、疲乏无力、消瘦(体重减轻)以及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调)等全身中毒症状和体征。但最常见的症状为较长时间的咳嗽、咳痰,一般临床出现咳嗽、咳痰症状超过2周, 就应考虑有患肺结核病的可能, 称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有上述症状者应尽早到结核病医疗定点机构进行诊治。

肺结核主要由飞沫方式传播,所以肺结核病人的管理、隔离十分重要。而中国又是耐多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向他人传播耐多药结核菌,受感染者一旦发病即为原发耐多药结核病。

一般普通结核病治疗时间为6至9个月,这期间,如果不是因为出现药物副反应的问题,一定要坚持服药,把结核菌彻底杀灭。有些患者在服药一到两个月后,疾病症状会有明显改善,他们以为好了,就会擅自停药,这会让结核菌产生耐药性,而一旦耐药性生成,治疗时间就会大大延长,治疗药物就会更多,不良反应和治疗花费也会大大增加。所以遵医嘱、全程规范治疗异常重要。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完善疾控机构负责管理、医疗机构负责诊断治疗、基层医疗机构负责督导管理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不断改善和提高对肺结核患者的服务水平。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结核病防治的宣传之中,增加对结核病防治宣传经费的投入,采取有针对性、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加强对乡村、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文盲和老年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只有这样从源头做起,让大众知晓如何防范结核病,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