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突破药物研发瓶颈,推动我国抗结核新药发展
近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公布了“关于2025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终审通过项目公示的通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药物学实验室陆宇教授牵头项目“结核病新药研发评价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经过全国形审、初审及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古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全球长期面临结核病带来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研发抗结核新药,探索新方案是成功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手段。陆宇教授及团队在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资助下,历时15年,开展多项关键技术研究,推动一系列新药研发,显著提高我国结核病治疗水平。

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及临床试验是创新药物研发的核心和关键。项目组从无到有率先构建抗结核新药筛选与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唯一的全面的临床前抗结核药效学评价平台,极大提升了我国抗结核新药研发速度。与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紧密合作 17 年,实现我国抗结核新药研发的国际接轨。牵头建立我国抗结核药物临床试验平台,全面提升我国抗结核新药从临床前到临床整体研究能力和水平。研发 3 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耐药结核 1 类新药,其中首个进入III 期临床研究的抗耐药结核新药舒达吡啶,有望实现较国际耐药结核病新药贝达喹啉活性增强、副作用降低的目标,造福中国患者。通过快速筛选与标准评价,开发多个新靶点、新结构的新候选物、新化合物,丰富我国抗结核药物研发管线。项目组牵头制订我国首部抗结核药物药效学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南以及抗肺结核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获抗结核 1 类新药临床批件 3 个,发明专利 21 项;制定抗结核药物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 12 个;发表论文 116 篇,培养研究生 52 名。引领并推进我国抗结核药物发展。

结核病特别是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疗程长、治疗成功率低,病死率高,是我国结核病防治的重大挑战。新靶点、新机制、新结构的抗结核新药开发迫在眉睫。抗结核新药研发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未来,项目组将继续与国际同行紧密合作与交流,融入最新的研发理念,跻身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前列,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药物,推动我国新药发展。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