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北京胸科医院1项研究型病房项目成功获批“卓越临床研究计划”
11月4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研究型病房卓越临床研究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项目)立项名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作为第三批北京市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单位,由党委委员、副院所长李亮团队申报的《结核病诊治新技术的研究》项目,成功入选“卓越计划”,获得1000万元市财政经费资助。
该项目针对我国结核病患病率位居世界第三,结核病诊疗能力不足、耐药结核治愈率低等重大临床问题,依托医院在结核病学科领域的国内领先优势,在结核病领域开展新的诊断技术、治疗方案、手术术式、风险预警、康复模式、整合临床研究数据等系列临床应用研究,项目包含诊断、治疗方案、监测康复和临床研究的数据整合等系列有机模块,全方位开展系列临床研究、提升北京地区和我国结核病综合诊疗能力,对我国结核病控制的关键阶段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转化、为全面实现2030健康中国和实现中国2035终止结核病流行提供科学力量。
我院对此次“卓越计划”项目申报高度重视,由党委副书记、院所长李晓北主持,研究型病房组织协调,经过院内专家对申报项目公平、公正的评选,申报我院特色专业项目共2项,确保我院在激烈竞争中能够充分展示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李亮教授团队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卓越计划”经费支持!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研究水平,发挥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在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力军作用,北京市卫健委设立“卓越计划”项目,支持北京市研究型病房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推动北京地区在优势重点亚专科或专病领域发挥首都医学科研的辐射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北京地区临床研究能力,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项目负责人
李亮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胸科医院副院所长。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副主任;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研究培训合作中心副主任;国家卫健委疾病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健康中国”科普委员会委员;国家药物政策专家库成员;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结核病防治先进个人”;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卫生人才“百”层次人才;2015、2021、2022年三次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2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承担或组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近三十项;先后发表文章100余篇;主持编写或翻译图书30余部。
项目详情
我院本次获得“卓越计划”经费支持的“结核病诊治新技术的研究”子项目包括:
1、临床研究数据的整合和共享
2、基于声学生物标志物的肺结核智能诊断技术
3、耐药结核分子病理诊断全国多中心研究及新产品研发和转化
4、基于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建立载脂蛋白E等生物标志物的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模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评估
5、基于人工智能及蛋白质组学的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6、基于菌种特异性分泌蛋白的脓肿分枝杆菌免疫学诊断技术的建立和评估
7、初治涂阳敏感肺结核超短程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
8、尼达尼布联合标准治疗在成人肺结核的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
9、含抗耐药结核新药吡法齐明的组合方案临床疗效评价
10、泊马度胺治疗利福平耐药肺结核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的随机对照研究
11、含氯法齐明方案对鸟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疗效的研究
12、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结核性脓胸微创手术的临床研究
13、药物基因组学指导下的异烟肼剂量调整对缩短肺结核病患者痰菌阴转时间影响的研究
14、唾液用于抗结核药物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
15、基于汇总分析的抗结核治疗常见不良事件预警矩阵构建与验证
16、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风险预警决策系统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
17、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早期疗效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18、基于人工智能及影像大数据对初治肺结核疗效评估 的研究
19、快速药敏检测及呼吸康复训练辅助肺结核患者康复进程的研究
20、结核杆菌潜伏感染与活动性结核病鉴别诊断新型试剂盒研发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