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

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重要新闻

新闻

重要新闻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北京胸科医院走进潞城镇为5000居民筛“肺癌”

作者:丛林 王晓华 来源: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4月1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启动2025年通州区移动CT“一扫双筛·肺常健康”肺癌筛查项目,首站走进潞城镇,为这里的5000名常住人口进行肺癌筛查。

  17日一早,潞城镇前疃村的村民委员会广场上,白色的大巴车格外醒目,村民们扫码填写信息,排好队有条不紊地登上大巴车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伴随着CT机的转动声,一组组胸部影像被传输到北京胸科医院的医学影像云系统上,数十名临床、影像专家在操作后台为前来筛查的百姓甄别图像。

36.jpg

  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指导下,从4月17日开始,北京胸科医院携手通州区卫建委、潞城镇政府共同开启2025年通州区“一扫双筛·肺常健康”肺癌筛查项目。首批筛查将为潞城镇完成5000人的筛查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由筛查到诊断再到治疗的“一站式”医疗服务。

37.jpg

  启动仪式上,北京胸科医院院长李晓北表示,肺癌是我国第一大恶性肿瘤,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发现肺癌、治疗肺癌最好的途径,而移动CT进社区是发现肺癌、肺结核等胸部疾病非常有效的办法。他说,作为地处通州区,以胸部肿瘤为主要诊疗方向的三级甲等医院,北京胸科医院有义务做好通州老百姓的胸部健康服务工作。一扫双筛活动是一个胸部疾病早筛早诊的好方式,不仅能够尽早发现疾病,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8.jpg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传防处处长纪晋文在致辞中对北京胸科医院的“一扫双筛”项目给予高度肯定,他说筛查项目为胸部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有利的工具,通过早期的筛查把胸部疾病的防治关口进行前移,提升了百姓健康意识,促进了疾病的社会共治。他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整合资源,协同推动,通过这个项目探索多病同防的新模式,降低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他也呼吁居民大众,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重视肺部健康,听取治疗建议,享受健康福利,以健康的肺拥抱未来。

39.jpg

  通州区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陈长春表示,近年来,北京胸科医院利用自身优势,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率先成立通州区肺癌专病医联体,带领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很多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也为社区医务人员诊疗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努力。健康是永恒的话题,通州区卫生健康委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制定医疗卫生工作框架,构建防、治、管三位一体体系。他希望未来一扫双筛项目能得到更好的延展,让通州区更多的百姓受益,尽早发现肺癌,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做好健康的守门人,为健康通州、健康北京、健康中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专家:高死亡率的肺癌需要早筛早诊早治

  专家表示,肺癌居我国癌症发病、死亡之首位,2022年全国发现的肺癌约106.6万,约75%的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就处于肺癌晚期,每年约有73.33万人因肺癌死亡,我国肺癌5年生存率只有19.7%。随着CT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体检意识的增强,肺部结节的检出率也不断提高,但并非所有肺结节都是恶性的,这需要专业医生通过影像学特征、临床因素等多维度综合判断来区分肺结节的性质,因此早发现就变得更重要了。

40.jpg

  “我们开展‘一扫双筛 肺常健康’移动CT筛查活动,一方面是为广大属地居民肺部筛查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普及肺癌的规范化诊疗科普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有效降低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杜建介绍道,肺癌是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手术是目前治疗肺癌最简单高效的办法,早筛早诊早治至关重要。“2025年,我们计划在全国筛查10到15万名居民。我们希望通过筛查可以发现更多的早期肺癌人群,避免发展成晚期,通过早期的干预治愈肺癌。”

41.jpg

  据了解,除了移动CT筛查进社区之外,北京胸科医院还在近期开展了多项活动,携手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开辟专栏,录制科普视频,向更多人普及肺癌的规范化诊疗科普知识。同时,医院在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通过学术活动,将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分享给更多医疗机构,让更多人能够从中受益。

42.jpg

  在医院党委的引领下,北京胸科医院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质量,与通州区卫建委成立肺癌专病医联体;创立城市副中心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在全国架设互联网会诊网络;开设多条与胸部疾病相关的绿色诊疗通道等等……在保证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用更多的时间热心公益、参与公益,服务患者、服务大众、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