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医院放疗科召开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指导的个体化自适应放疗临床研究启动会
2025年9月1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召开了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指导的个体化自适应放疗临床研究项目启动会。该项目PI为首都医科大学金见悦教授,金见悦教授同时兼职我院放疗科物理组技术指导教授,该项目同时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肿瘤中心孔凤鸣教授GCOG0058项目合作开展,研究题目为放射敏感性指导的个体化自适应放疗(RAPART)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II/III 期随机临床试验,旨在寻找放射敏感性标志物,通过不同放射敏感性标志物筛选患者进行不同的根治性放疗剂量,提高放疗疗效和生存率。
本次启动会特邀国际放疗知名专家孔凤鸣教授现场莅临指导,同时金见悦教授课题团队成员、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及放疗科医师物理师等人员共同参会。
放疗科副主任医师田翠孟主持会议并作课题内容汇报,孔凤鸣结合GCOG0058研究项目开展情况,对RAPART研究的质控节点、影像组学导入及动态剂量调整给予“清单式”指导;金见悦则围绕国人群体放射敏感性差异,对生物标本冷链运输、AI 辅助勾画等关键技术进行“手把手”拆解,与会专家针对课题实施细节进行深入探讨。肿瘤中心唐俊舫、王敬慧、李红霞等高年资主诊医师,就分层因素、剂量分组、合并免疫毒性等关键因素与两位PI展开“圆桌式”讨论,最终形成“北京胸科版”入组路径图。
孔凤鸣教授总结指出,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是试验成败的生命线,必须严格执行全流程质控标准,并对所有研究人员进行分层、分阶段的系统培训。她同时高度评价北京胸科医院肿瘤中心团队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从入组路径的精准设计到剂量分组的多轮推演,再到生物样本冷链与影像组学对接的细节落地,均体现出“几十年深耕胸部肿瘤”沉淀下来的丰富实战经验和强大的多中心研究执行力,为 RAPART 项目的高质量开展奠定了“胸科级”标杆。
肿瘤中心主任林根表示,中心将举全科之力为RAPART项目保驾护航。我院新医疗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也迈入了新的奋斗征程。未来,北京胸科医院将秉承“胸怀千里”的开阔视野,坚守“心系万众”的医者初心,以新医疗综合楼为策源地,持续打造“患者需求牵引-临床问题凝练-生物样本验证-放疗技术迭代”的闭环创新体系,为“健康中国”递上具有首都辨识度、胸科特色的智慧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