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胸科风采】一切奉献,皆是热爱——北京胸科医院2021年度先进工作者和集体风采展示(四)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匆匆而过,特别是非比寻常的2021年,更是有很多值得我们记忆的人与事。
这一年,全院上下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开新篇、谋新局、奋楫新时代。
这一载,胸科人紧紧围绕建党100周年、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冬奥筹备与保障等主题内容,从服务患者,服务医院,服务社会入手,为医院的发展努力奋斗着。
这一岁,示范性研究型病房的获批、结核病学科继续蝉联全国榜首、互联网医院和新网站的成功上线,胸科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动着医院迈入全国百强医院的行列。
这一春,援边疆、进大山;树典型、传大爱;做宣传、讲科普。胸科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赓续红色基因,践行着白衣使者的崇高使命。
这一切的背后,
是全院职工的默默奉献和辛勤付出,
更是全体胸科人的不断耕耘与智慧结晶。
2021年度,北京胸科医院在全院范围内
评选出15名先进工作者和5个先进集体。
一切奉献,皆是热爱,
让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风采。
先进集体:结核二科
结核二科拥有一支临床和基础相结合的、强有力的专业技术队伍,现有病床48张,14名医生中,高级职称医师10人(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10人(博士后1人,博士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护士、护师等30余名。
他们一直致力于结核病临床研究,在结核领域最早开展规范的新药临床研究(GCP),主持了利福喷丁、注射用利福平、FDC、卷曲霉素、德拉马尼等抗结核新药上市的临床研究。他们还先后参加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传染病专项研究,主持了多项中国CDC、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的结核病临床研究项目。特别是近几年,他们还主持了中盖新药引入和保护机制的项目,开展了贝达喹啉及德拉马尼上市后的临床研究,承担了北京市科委含有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短程化疗科研项目,在耐药结核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结核二科主持了多种结核病诊断试剂盒的临床研究,近5年在国家级杂志及SCI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参与撰写《结核病》、《现代结核病学》、《结核病学》等多本专著。
结核二科主要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重症结核病患者。是“市属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2021年,科室在完成诊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疫情防控、援疆等支援工作。刘荣梅同志作为北京市第十批第二期援疆医疗队成员,在和田地区传染病专科医院任职呼吸科主任,圆满完成支援任务,获得“优秀援疆医生”及“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同时高孟秋同志参加河南新冠肺炎救治,获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和医疗救治组的表扬。谢莉同志目前在四川凉山州开展援助扶贫工作。
2021年,结核二科硕果累累,不仅通过了北京市属医院人文建设示范科室的验收,荣获了北京市总工会“耐药结核病精准治疗”创新工作室,还被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脱贫攻坚集体奖”,并获得2021年度北京市医院管理“优秀党支部”。除此外,高孟秋主任参与完成的“潜伏性结核感染与活动性结核病诊断和预防新体系创建及推广”获得北京市科学进步二等奖。科室获批2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科室全年共发表SCI文章13篇,中文核心期刊8篇。
先进集体:微创诊疗中心
微创诊疗中心是北京胸科医院重点临床科室,也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上进的集体,在刘树库主任的带领下,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完成临床诊疗工作的同时,在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样表现突出。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开放床位32张,以微创技术为特色,大多数为早期肺癌病例,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不同手术方式,包括肺叶、肺段及血管气管成型手术。
2021年,微创诊疗中心全年收治患者约1200例,手术患者占比超过80%,其中微创手术占科室总手术量的70%以上,病种涵盖肺癌、淋巴结结核、包裹性脓胸、EBUS、纵隔肿瘤等多个范围。2021年微创诊疗中心开展肺段切除、联合亚段切除等胸腔镜手术,用更小的创伤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治疗。
在人才培养上,科室建立了完善的手术培养体系,通过系统性训练,让科室内的青年医师迅速掌握常规胸腔镜手术技术。科研方面,韩毅、王冲、刘洋、肖博、王丰等同志积极申报课题,获得首发专项、医管局培育、通州科技、青年创新工作室等多个项目。截至目前,全科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0分,还获得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大赛集体二等奖。
先进集体:医务处
医务处是在主管医疗副院长带领下,从事医疗管理工作的核心职能部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他们通过与兄弟科室的协作,及时制定、修订疫情相关诊疗制度和日常医疗制度,全力保障和协调医疗工作顺畅运行。
在2020年和2021年,医务处处长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为全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此外,医务处还围绕医疗工作,邀请院内外专家师资,为医务人员开展医患沟通、依法执业、医疗技术、制度规范等相关培训,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科室工作人员继续完成更高层次教育、开展学术课题研究。
2021年,科室内1人在清华大学攻读医院管理硕士研究生、1人在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获批院内课题2项。全科工作人员团结、高效、有朝气,牵头完成了通州区肺癌专病医联体、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并顺利完成年度21项医疗重点核心任务,被评为2021年度先进集体。
先进集体:肿瘤研究中心
肿瘤研究中心包括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和肿瘤免疫室。现有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8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3人。
肿瘤研究中心主要围绕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耐药机制、肿瘤免疫机制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建立了基因功能研究、蛋白功能研究、抗体制备与免疫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分离和鉴定、患者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动物及生信数据处理等多个特色研究平台。
2021年肿瘤研究中心共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分。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获批多项院内外课题。未来,肿瘤研究中心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提高科技影响力为目标,将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大幅加强科研转化工作,为胸科医院的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先进集体:财务处门诊收费处
门诊收费处是一支年轻而有战斗力的团队,现有职工19人,其中党员5人,35岁以下青年12人,占比63%,主要负责门急诊病人建卡、挂号、缴费、患者入院登记、出院结算等工作。他们始终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随时关注患者的就诊诉求,为患者提供“心贴心”的优质服务。
疫情期间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制,收费人员主动录制指导挂号、缴费的小视频,引导患者使用自助机进行无接触式服务。期间还推出代挂号、缴费服务,邮寄送达,全程实现“不见面”办理。发热门诊紧急成立后,门诊收费处创新推出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减少患者多点移动,降低医患交互感染的风险。核酸检测点成立后,收费人员第一时间到岗,冲锋在前。
2021年,门诊收费处合并建卡窗口功能,优化患者诊前流程,同时为患者提供基本医保政策咨询,并开设应急窗口工作机制,持续改善党员示范窗口功能。疫情常态下,他们还承担着全院职工每周核酸挂号、缴费工作,增设24小时核酸检测收费窗口,把窗口的功能向深层次纵方向发展,将优质、便捷的服务落到了实处。
他们本着医患一心的服务精神,凭借着密切配合,高质量的服务,收到了多面饱含患者信任与肯定的锦旗、手写感谢信以及通过市长热线电话发来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