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北京胸科医院临床基础合作平台搭建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2年4月19日下午,为了提高医院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临床基础人员合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召开临床基础合作平台搭建启动仪式。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晓北和全体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临床、医技、基础科室负责人,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参加了本次启动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庞宇主持。
会上,李晓北院长针对本次临床基础合作工作的前期准备、重要意义、后续的工作要求发表讲话。李晓北院长表示,临床基础科室人员应基于所院一致的自身特性,通过人才互换的形式,充分发挥基础科室和临床科室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应给予岗位互换人员持续关注,不断推进后续工作的落实。科主任既要做好组织者协调者也要做好推动者和指导者,制定阶段性目标和详细工作任务。所有同事都应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推动临床基础深度融合。
人力资源处处长谢娜介绍了临床基础合作机制及工作安排,详细介绍了临床基础合作工作的模式,岗位互换人员的薪资待遇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等。
会议邀请了临床科室、基础科室的科主任以及两位岗位互换人员代表,分享岗位互换期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肿瘤二科副主任胡瑛提出两年以后发表论文2-3篇,申报所级以上课题的工作目标。同时每个月与互换科室共同汇报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每周和互换人员沟通,做到严格监管,及时反馈。细菌免疫学实验室主任逄宇分享了“起点”“过程”“共享”“外延”和“互信”五点体会。并提出未来将通过两到三年的合作,凝练科室的研究方向,申报高级别的课题,发表高质量文章,聚焦临床关切,推动多学科全面发展,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做贡献。综合科王莹和药物学实验室郭少晨详细介绍了岗位互换期间工作目标和计划。
最后,党委书记潘军华发表讲话,提出本次临床基础合作工作的四个导向,一是方向导向,临床科室不仅要聚焦自己的医疗,更要聚焦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临床基础合作,不断凝练出科室的研究方向。二是需求导向,岗位互换人员要清晰自己的需求,以便开展工作,不能形式大于内容。三是创新导向,要有新的理念,跳出固有的思维,抓住发展的最前沿,在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大胆,把握自身优势。四是实施导向,从项目立项到工作安排再到会议启动,临床基础合作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未来要将自己的思考变成落地的实施,统筹资源、盘活资源、释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