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

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文化动态

新闻

文化动态

【精神传承】《共和国医者》--马玙主任的医者事迹观后感(四)

发布时间:2021-07-2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7月10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共和国医者》栏目播出北京胸科医院马玙主任的医者事迹,医院各党支部、科室积极组织本支部和本科室的党员、职工收看节目。大家被马玙主任的敬业精神和医者情怀所感动,立志要向马玙主任学习,在思想上和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并将她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心系患者、学无止境的精神传承下去。

  《共和国医者》是北京市卫健委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的25集大型纪录片,旨在讲好卫生健康故事,彰显大医精诚、大家风范,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展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历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张雨(手术室护士):《共和国医者》大型纪录片采访了我院著名结核病专家马玙教授。她幼年时在动荡年代里随父母颠沛流离,却将目光投向了更多受苦的人。从此立下志愿,要学医为病人服务。1955年,她走出医学院大门来到我所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一干就是六十余载。用满腔的热血、无限的激情、不断地求知、严谨地务实铺就了一条救治、创新、科研、建设之路。深深刻在我心中的就是马老的那句:“我没什么多大的理想,但我还是一步一步在往前走,我能干的事越来越少了,但我还是要干。”我想说:“我没什么多大的理想,我只想向马老学习,我知道自己一辈子也达不到马老的境界与高度,但我也想一步一步往前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刘涛(麻醉科医生):《共和国医者》讲述我院马玙主任在结核病治疗和预防上兢兢业业,不断开拓进取的一生!作为一名医生,马玙主任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服务患者。在那艰苦的岁月,马玙主任远渡重洋,学习国外先进的科研技术。归国后,创办了结研所第一个结核病实验室,为今后结核病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结核病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马玙主任在治疗患者过程中,不仅仅提供专业的指导,更注重患者身心的疏导!通过观看记录片和平时与马玙主任的交流,让我倍受鼓舞,在工作中我要不断追求进步,用自己所学更好的服务患者,贡献自己的力量!

  龚昌帆(微创诊疗中心医生):三十四年前我来到结核病研究所,在结核内科轮转时受教于马玙主任,她耐心细致,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些青年医师。她始终耕学不辍,站在结核病学领域的高峰,引领着身后的众多中青年医务工作者不断开拓进取,在结核病的防控治疗中,取得众多业绩,培育出众多中青年专家,在全国同仁中获得了高度的赞誉!我们一定要向马玙主任学习,学习她一以贯之的钻研精神,学习她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者仁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水平,把我国结核病的治疗水平、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刘继星(重症医学科护士):马玙教授如今九十高龄,仍奋战在结核病防治一线。马老曾说:“医生最大的敌人是冷漠,最有效的处方就是爱。”这种医者情怀令人感佩,她的爱岗敬业精神、为党奉献一生的信念,值得我们学习。她用一生为“盛德敬业 精诚济世”的院训做了最好的诠释。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以马老为榜样,把她这种和蔼可亲、追求真理、不忘初心、无私奉献、为党奉献一生的精神传承下去。

  商雪辉(院感办科员):心底无私天地宽,马玙主任用她那种润物无声细语的平和与亲切、无私无畏广褒无垠的爱与胸怀、不畏艰难始终如一的坚强与执着,塑造着共和国医者平凡伟大的医者形象,用她的一生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谱写着共和国医者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医者赞歌。

  黄明凤(B超室副主任):观看了北京电视台《共和国医者》中马玙教授从医六十余年,始终奋斗在抗结核第一线的从医经历,使我内心深受震撼。马玙教授选择走上从医之路时就树立了治病救人的远大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奋斗终身。从临床大夫到科主任,从主任医师到知名教授,再到享誉国内外结核病学界的权威专家,漫长的从医生涯中,她始终奋战在结核病防治一线,没有动摇过济世救人的信念。如今,90岁高龄的马玙教授仍坚持每周出诊,状态饱满地为患者服务。她视患者为亲人,很多细小的方面表达了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她一辈子坚持为病人服务的初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医务人员的初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医者的使命。

  作为胸科人,我们应该以马玙教授为榜样,学习她为人民的健康孜孜以求、甘于奉献一生的精神。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