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护理

NURSING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护理 >>护理新闻

护理

护理新闻

【胸科人抗疫故事】“守护”:隔离点里的那些家长里短儿

发布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疫情再次反复,北京众志成城。从4月底京城吹响集结号开始,所有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住在北京、爱在北京的“北京人”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参与着北京的疫情防控。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胸科医院同样深爱着北京,服务着北京,护航着北京。在党和政府的征召下,一批批胸科人在医院党委的带领下挺身而出,不仅保障着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更在荆天棘地的抗疫路上“坚守”阵地。他们深入村镇社区、走进封控领域、支援隔离场地,采核酸、护患者、传科普,用汗水为北京的疫情防控筑起一道道铁栅。

我在隔离点当起了小“老师”

未标题-1.jpg

  “张师傅,脱隔离服的时候,要慢慢卷,手一定不能碰到外面,而且要脱一层,消毒一层。”从进入通州隔离点开始,北京胸科医院的赵越就当起了小“老师”,每天除了正常的接收隔离人员,安抚他们焦躁的情绪,完成隔离点相关工作外,他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给隔离点里面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从穿脱隔离服开始,到如何进行区域消毒,再到遇到突发暴露情况时的应对措施等等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赵越每天都会给他们上一堂课。面对没有接受过任何医疗知识的工作人员,他一遍一遍的耐心讲解,一步一步的主动示范,又一下一下的帮助纠正。

  渐渐的,隔离点内的工作人员变得越来越专业,感染控制工作也变得越来越严谨,就连好几位学得快的保安人员也成为了他的“助教”,教起了别人。现在,隔离点已经接受了近200名隔离人员,在严格的感染控制下,隔离点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着。

2.jpg

  “疫情面前,我们是无所畏惧的逆行者,我们坚守岗位,任劳任怨,终将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赵越

疼我可以忍 但不能“拖后腿”

3.jpg

  一声令下,北京胸科医院护士韦丹丹没有多想,就义不容辞的踏上了支援大兴隔离点的征程。带着医院的重托,晚上11点一进隔离点,来不及做任何休息与调整,韦丹丹就开始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因为第二天一早,就要有一批被隔离人员入住隔离点。

  0:30她开始对驻点服务及安保人员进行穿脱防护服的培训;1:50她又加入到物资分拣工作的队伍;5:00办理入住手续后,凌晨5:30才暂时安顿下来。可所有的人不知道,这一连串高强度的工作,是韦丹丹在忍着疼痛下完成的。原来,这一天,韦丹丹正好赶上生理期第一天,平时就容易痛经的她,这一次也不例外。接到出发命令前,她还痛的躺在家里的床上,可接到命令后,她却没有向护士长汇报,而是马上接下任务并服了止疼药。就这样,她出色的完成了这些准备工作。

  短暂的几个小时休息后,她继续面不改色的上阵抗疫。被隔离人员的入住工作持续了近6个小时,脱下防护服时,已经是第三天的凌晨一点,看着大家都顺利的入住了,疲劳的韦丹丹没有任何抱怨,因为她知道,能被人信任、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些有意义的事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4.jpg

  “我力量虽小,但会时刻准备着,义无反顾地奔赴下一个支援任务中,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韦丹丹

从今天开始您是我奶奶

5.jpg

  对于北京胸科医院护士张俊来说,10天的隔离点支援工作,她收获满满,除了汲取了工作经验,增强了协调能力,提升了业务水平,她还结交了一位“亲人”。

  “奶奶,今天您怎么样啊,想聊点啥?”在大兴隔离点的几天里,每天一大早,张俊都会第一个去看望住在隔离点的李奶奶,问候一声,安抚一会,帮助一下。李奶奶年近90岁,一个人来到隔离点,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没有通讯设备,所以从第一天开始,她的心情就比较低落。每次敲门做核酸,李奶奶都是拖着自己的行李来开门,以为是要回家了,试图走出房门,可听到还不能走的时候,又失落的回到屋里,呆呆的坐在床上。

  面对这些,张俊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每天第一个任务,就是去看看李奶奶的情况,而最后一个任务则是找李奶奶聊聊天,拉拉家常,回忆一下过去。知道她想念孙子,张俊用自己的手机帮助联系她的家人;了解到她基础疾病比较多,张俊又联系隔离点的其他工作人员,从饮食、健康监测、情绪安抚上做足工作。就这样,李奶奶脸上有了笑容,也慢慢的适应了隔离点的生活。

  这一天,张俊去敲门,李奶奶来开门,没有拖着行李。当得知她可以离开隔离点的时候,李奶奶眼眶湿润了,她说,“今天你让我走了,可我不想走,有这么个大孙女儿,我舍不得你。”

6.jpg

  “虽然隔离仅仅只有10天时间,作为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也希望能给他们带去家的温暖。疫情终将过去,家人也终将团聚,而在隔离点工作的这段经历也必将成为我珍贵的回忆。”——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