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

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重要新闻

新闻

重要新闻

【胸科人战疫故事】日夜鏖战,战疫到底——记胸科人支援西城疫情流调工作

作者:宋鑫瑞 来源:党办 发布时间:2022-07-0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从现在开始,大家要保证24小时手机开机,任务随时来,我们随时集结出发。”每名正式入组医院流调预备队的队员,都会在心中印刻这么一句话。从此,脑海中的弦便绷紧了,肩上的责任感和内心的使命感也更重了。在紧张备勤的同时,更多的还有激动的心情。

4.jpg

  持续两年多的疫情,形势瞬息万变,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播性已超过预期。5月24日接到上级通知,两小时内即刻前往西城区疾控中心报到,我们6名参加流调支援的队员在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嘱托下,投身一线,全程闭环管理,决心与新变异的毒株战斗到底。

未标题-1.jpg

  流调任务刻不容缓,我们临危受命,以干代训。作为现场组,我们和疾控专家、公安警队分别组队,全副武装奔波西城区不同的风险区域,对阳性病例到访过的密接点位进行逐一核查。每到达一个风险点位,便快速变身“大白”,有条不紊地核查现场情况后,对风险点位和密接、次密接人员及时空伴随人员进行一一鉴别和采样,全方位密闭消杀,送样返回……如此不断地循环往复。

未标题-2.jpg

  “又有任务了!”

  “我来!”

  之后的30余天,在通宵达旦、夜以继日、高温难耐的流调工作中,胸科医院每位流调员都不辞辛苦,坚定信心,奋战在一线,有困难相互排解,有问题一起克服。用最短的时间斩断病毒传播链条,不给病毒留下任何肆意传播的隐患——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目标。

未标题-3.jpg

  “很荣幸能够作为市级流调队的一员支援西城疾控工作。连续一个多月的流调支援,逐渐适应了不分白天黑夜的高强度工作,已经没有了今天是几月几号、今天是周几的概念,只有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的信念,为北京疫情防控做出自己贡献的执着。很感谢各位小伙伴的忘我工作、专业表现和无私奉献。这是一段值得铭记一生的经历!”

  ——生物样本与数据资源库 副研究员 刘毅

  “现场流调对采集信息者要求很高,要具备察言观色、斗智斗勇的采证能力。在熟知先前调查线索的前提下,保持思绪缜密,敢于质疑,不断印证。更需要忍耐,在对方始终不配合甚至抱有怀疑、抵触心理的时候咬牙不放弃,悉心疏散开导。最不济的时刻,需要动用传染病防治法、疫情防控法律法规的力量‘吓唬’一下。”

  ——医学影像科 主管技师 孙萌萌

未标题-4.jpg

  “自到达西城疾控支援以来,我们是白天的坚守者,是黑夜的侦察兵。在任务来临的瞬间,‘漂移’般准备流调物资,‘百米冲刺’般到达密接现场。面对体力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瞬间化身为‘福尔摩斯’,抽丝剥茧般探求真相。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始终坚守着肩上的责任和义务,2020酷暑支援大兴,2021严寒支援顺义,2022支援通州核酸采样,如今化身西城流调员‘大白’坚守抗疫前线,一切付出终将迎来曙光。望病毒散去,愿秩序井然!”

  ——医疗保险办公室 主管护师 杨丽娜

  “执行任务时,既要保证在有限时间内最快梳理全面的流调信息,还要顾及到居民的情绪与休息。用最有温度的行动和态度,落实最艰巨的任务。在日头毒辣的炎夏,在漆黑的深夜,在密布的楼宇间,在闷热窒息的防护服内,每次听闻密接人员、封控居民的关心和道谢,荣誉感便涌上心头,疲惫感也随即消失啦。”

  ——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穆晓攀

未标题-5.jpg

  “此次支援让我收获了人生难得的经历,第一次穿防护服、第一次采样、第一次消杀,第一次电话流调,第一次离疫情这么近;体验到一线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者的不易和‘心苦’,体谅到所有战友的付出。感谢教育处老师在我支援期间默默的承担,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奔赴前线。感谢一同抗疫的战友,给予我的照顾和温暖,让我收获满满的友谊。希望大家对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们多一份理解和支持,道一声您辛苦了!”

  ——教育处 科员 宋治鹏

  “有幸作为医院支援西城流调队的一员,我从一名流调‘小白’蜕变为独当一面的流调‘大白’。做电话流调,跑密接现场,一切皆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上阵。在暗自鼓舞和队员们的帮助下,一切困难不再艰难,所有任务都紧锣密鼓地顺利完成。我们奔赴抗疫一线,投入团队协作,坚持前赴后继、先人后己,这是一次难忘的宝贵经历,也终将成为全面战胜疫情的点点滴滴。”

  ——党委办公室 科员 宋鑫瑞

未标题-6.jpg

  胸科人在抗疫中冲锋在前、日夜鏖战,支援西城流调工作历经一月之久。我们坚信,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这场疫情终将被战胜。我们在同灾难斗争的过程中也将成长蜕变,不断坚定必胜的信念,共同奔赴胜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