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科研

SCIENTIFIC RESEARC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 >>科研动态

科研

科研动态

  • 近日,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作为合作单位,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刘翠华研究组等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发表题为“A bacterial phospholipid phosphatase inhibits host pyroptosis by hijacking ubiquiti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Mtb)利用脂磷酸酶PtpB挟持宿主泛素进而拮抗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的病原免疫逃逸新机制,刘翠华课题组的特别研究助理柴琪瑶、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的博士研究生余珊珊以及刘翠华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钟延昭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刘翠华研究员、汪静项目研究员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邱小波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长期致力于结核…

  • 2022年4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一科李红霞副主任医师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中科院 Q1区)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brain lesion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y enhancing CCL2-mediated CAR-T cell migra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体内及体外研究证实,通过趋化因子的共表达,可以提高CAR-T细胞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变的清除效率,为解决CA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领域的困境提供了高效可行的解决思路。李红霞副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Gianpietro Dotti教授和杜红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非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的80-85%,根据确诊时的分期,其治疗…

  • 2022年4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王伽伯一行4人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医院院长、中医科以及其他相关基础、临床科室主任、青年骨干参与会议。会上,双方就学科共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晓北对王伽伯院长一行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双方借此契机加强学校与附属医院的交流合作,并结合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西医并重”指导理念,希望将北京胸科医院的优质临床资源与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的科研优势相结合,探索出中医药更好的参与结核病、胸部肿瘤等疾病治疗的最佳路径。王伽伯院长对北京胸科医院长期以来在教学科研、发挥专科医院优势方面做…

  • 2022年3月17日,“北京胸科医院2021年度科研工作总结会”在我院多功能厅顺利召开。党委书记潘军华,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晓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庞宇,党委委员、副院长李亮,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妮,工会主席提名人选张宗德,副院长郝伟出席了本次会议。医院各科室负责人、基础科室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处长弭凤玲主持。会上,李晓北院长针对2021年的科研工作、科研绩效结果和奖励情况进行了汇报。我院2021年开展了八项科研举措,包括科研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绩效成果管理等。通过这些举措,我院科研项目、专利、文章质量和数量均稳步提升,SCI文章平均影响因子又创新高,成果转化也有可喜的快速增长。…

  • 2022年3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澜涛一行3人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开展调研座谈,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医院临床、基础、医技等科室代表,项目、人才代表参加了调研座谈会。会上,双方就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科研支持、医工转化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等内容交换了意见。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对郭澜涛主任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希望双方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立足副中心科技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北京胸科医院科研优势,促进副中心三甲医院高质量发展,从而引领带动周边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科技智慧与力量。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晓北详细介绍了北京胸科医院的历…

  • 科研动态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车南颖教授团队在MicrobiologySpectrum杂志发表了《扩增子测序技术在FFPE标本中诊断耐药结核的应用价值研究》(Application of amplicon-based targeted NGS technology for diagnosis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using FFPE specimens)。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宋婧、杜伟丽及刘子臣,通讯作者为车南颖。本研究团队建立的扩增子测序技术可以检测FFPE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突变,开辟了病理学诊断耐药结核病的NGS新技术途径,在菌阴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耐药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耐药表型的产…

  • 近日,北京市卫健委对2022年“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拟立项项目进行了公示。经过卫健委组织的形式审查、专家函评、会议评审等评审程序,最终我院/所6项项目入选(如下),其中公共卫生研究2项,临床研究类项目3项,青年优才项目1项。本年度共收到各科室提交的西医和中医药类申报项目共47项。因限项要求,最后通过遴选答辩择优选出了21项上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3项上报北京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处组织了专家辅导和项目预答辩。“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以下简称“首发项目”)以首都卫生健康需求为导向,开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健康促进等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公共卫生措施与管理策略的应用性研究,促进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

  • 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严肃惩处违规行为,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现将本单位近期查处的有关论文问题通报如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骆宝建、刘志东为通讯作者,史剑权、王冰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Circular RNA_LARP4 inhibits the progression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SMAD7”,经查,系有科研失信行为,属于篡改数据,从而造成图片使用错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1、对论文全部作者进行科研诚信诫勉谈话,责成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并在医院内部通报批评;2、取消通讯作者骆宝建2020年度各级评优资格、扣发两个月绩效奖金、停止2020年职称晋升资格一次…

  • 2021年8月23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李宝兰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Oncology发表了题为" Role of aneuploid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nd CD31+ circulating tumor endothelial cells in predicting and monitoring anti-angiogenic therapy efficacy in advanced NSCLC"的论文。本文责任编辑为世界顶级循环肿瘤细胞(CTC)专家Dr. Klaus Pantel,第一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张同梅主任医师、张丽娜助理研究员和高远主治医师,通讯作者为北京胸科医院李宝兰主任医师。本文作者使用新颖的桑基分析,对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方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CTC和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不同亚类治疗前后的变…

  • 面带喜悦的神情,接过红红的证书,4月22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举办的第五届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圆满落下帷幕,北京胸科医院的潘丽萍团队披荆斩棘闯入十强决赛,并最终获得风采展示第四名、项目三等奖的好成绩,展示了我院青年英才的风采,北京胸科医院也荣获优秀组织奖。 大赛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得到了22家市属医院的积极响应,经过院内遴选后,共计74个项目进入初赛,经过专家分组函评后,评选出16家医院的24个项目进入复赛,10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可移动VHP大型防疫消毒装备的研发、胎儿颅脑异常超声诊断新技术——微灌注血流成像、脑灌注自动化评估系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发及应用、脊柱微创经皮皮质骨螺钉手术导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