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聚焦耐药结核病精准诊疗,推动我国结核病防治迈向新台阶
近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公布了“关于2024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终审通过项目公示的通知”。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主任逄宇过关斩将,经过全国形审、初审、终审答辩,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我国是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新发结核耐药率高,耐药结核病患者发现率、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研发及推广适宜检测技术和新型治疗方案迫在眉睫。逄宇教授及团队聚焦耐药结核病临床诊疗的难点与焦点,开展“耐药结核病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研究,在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等课题资助下,集成建立适合我国耐药结核病诊治的新技术和新策略,推动耐药结核从“经验”诊疗向“精准”诊疗转变。
项目围绕我国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病-诊断-治疗-管理为突破开展了系统研究,从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规律入手,精确揭示了我国耐药结核流行株北京基因型“南高北低”的地域分布特征;首先证实了我国耐药流行株的特有分子标志物组合,基于此成功研制覆盖更多耐药位点且更适用于中国耐药结核筛查的快速诊断平台及试剂盒,成为全国使用最广泛的耐多药结核诊断技术,用于 200 万患者的早期诊断;继而以循证医学方法确证利奈唑胺和氯法齐明对耐药结核的重要价值,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建议的重要证据,并在我国临床使用治疗超过 20 万患者,治疗成功率由 48%提高到 70%。项目组研究成果写入 2 部国际权威教科书,发表 SCI 论文 55 篇,其中代表作 10 篇,论文他引共计 509 次,获批专利 10 项,开发推广产品 9 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1.98 亿。项目团队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结核病诊疗新策略,为提高我国结核病患者治疗成功率,降低结核病患者死亡率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国内外权威机构的高度赞誉。
逄宇指出,我国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形势严峻,对耐药结核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结核分枝杆菌新型药物靶点的开发技术需求迫切。在当前医学研究领域,宿主导向的免疫治疗展现出巨大潜力,可能成为耐药结核病临床研究的关键方向之一。未来,项目组将继续投入耐药结核病的研究与防治工作,探索创新,开发更先进、有效的治疗技术和药物靶点,为耐药结核病患者带来希望,为我国乃至全球结核病防治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