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

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重要新闻

新闻

重要新闻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科技助力结核病诊疗“新”突破!今年“3·24”结核病日北京胸科医院新诊断、新药物、新疫苗技惊四座

作者:丛林 来源: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24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结核病,一个似乎远离我们,看似消失了的疾病,但全球每年1000多万的发病人数,中国位居第三的数据告诉我们,结核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3月24日,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一场务实料足的媒体沟通会在北京胸科医院召开,新诊断技术、人工AI辅助检查、新药物研发、新治疗方案逐一揭开面纱,剑指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特别是沟通会上中国首个纯国产的mRNA疫苗的首例接种,更是将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带向更高的维度。

5.jpg

媒体沟通会以“聚焦结核新进展,共筑健康新防线”为主题,旨在向社会各界公布北京胸科医院在结核病防治领域的最新成果,提升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强化各界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通州区卫健委、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公安医院、胸科联盟单位、合作科研机构等相关领导以及13家中央、省市、副中心三级媒体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亮主持。

6.jpg

“这个舌拭子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速度也快,适合结核病筛查场景,也适合快速诊断。”媒体沟通会上,北京胸科医院科技处处长、细菌免疫室主任逄宇介绍了医院自主研发的,基于舌拭子的新型结核病检测技术,该无创标本检测技术相比传统痰标本检测,在便捷性、患者接受度以及精准诊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7.jpg

结核内科主任医师杨新婷带来了基于声学生物标志物的 AI 智能诊断大模型的介绍。“通过这一模型,百姓在家用手机录制咳嗽声音”她说,“利用人工智能对咳嗽声音进行可视化分析,即可判断肺部健康情况。”

8.jpg

9.jpg

10.jpg

药物学研究室主任陆宇结核二科主任高孟秋分别阐述了抗结核新药的研究成果及部分临床试验用药的研发进展,以及北京胸科医院自主研发的9个月耐药结核病治疗新方案,为耐药性结核病患者带来治愈希望。结核内科副护士长张杰文则与大家分享了一个结核病患者的康复经历和感人故事,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结核病治疗的成果。

组合2.jpg

媒体沟通会上,最重磅的消息莫过于逄宇团队研发的纯国产结核病mRNA疫苗正式开启临床研究实验,将迎来首批36位受试者。 

13.jpg

当天,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成为首位受试者,在医院的临床试验病房接种这款疫苗,这一举措也标志着北京胸科医院在疫苗研发应用方面为国家迈出了开场新篇的一步。“很幸运能成为这个疫苗研究实验的首位受试者,我对这个疫苗很有信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它能够成为终结结核病的重器。”

14.jpg

北京胸科医院院长李晓北代表医院致辞。他说,结核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依然是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虽然结核病防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但距离彻底消除结核病的目标仍任重道远。他详细阐述了医院多年来在结核病防治领域的不懈努力,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结核病防治作为核心使命,历经岁月沉淀,积累了深厚的临床经验与科研底蕴。他表示,北京胸科医院在结核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涉及检查、新药、治疗方案、疫苗等多个关键领域,不仅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将为推动全国乃至全球的结核病防治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15.jpg

沟通会上,北京市通州区卫生健康委书记陈长春对北京胸科医院长期以来在结核病诊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肯定。他说北京胸科医院举办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媒体沟通会,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分享防治经验,对于推动通州区乃至北京市结核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医院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努力在结核病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未来,通州区卫健委将进一步加强与北京胸科医院等专业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区域内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

16.jpg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姜悦表示,结核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科研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北京胸科医院举办此次媒体沟通会,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将最新的防治成果及时传递给社会大众,对于提升公众对结核病的科学认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她呼吁社会各界要进一步提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资源投入,鼓励更多的科研力量投身于结核病防治研究,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政府部门也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引导作用,加强政策支持与资源调配,为结核病防治事业的持续推进提供坚实保障,携手各方力量,向终结结核病的目标稳步迈进。

17.jpg

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在总结中强调了创新、协同、责任三个关键词。他表示,科技创新是终结结核的核心驱动,医院始终站在科技前沿,在结核病防治上不断创新,研发无创检测技术缩短检测时间,AI声纹诊断实现早发现的目标,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协同联动是破解难题的关键路径,结核病防治需全社会参与,医院在医研企、产学研方面深度协作,带动结核病诊疗同质化水平和耐药患者治愈率的显著提升;作为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北京胸科医院始终牢记“国家队”的责任,每年收治大量耐多药患者,开展基层帮扶,向全社会传递主动预防信号,同时也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构建防治体系,期待社会各界助力让早筛早治理念深入人心。

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