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跨越山海,锻造结核临床研究先锋力量——首届中英结核病临床研究方法与实践培训班圆满落幕
2025年10月12日至14日,由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IATB)与伦敦大学学院全球结核病研究中心(UCL-TB)联合主办的“首届中英结核病临床研究方法与实践培训班”在广州顺利举行。本次培训旨在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结核病临床研究理念与方法,结合中国结核病防治的实际和需求,全面提升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临床研究能力,着力培养一支既扎根中国实际、又具备国际视野的中青年临床研究骨干队伍。培训班由广州市胸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共同承办,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北京胸科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研究和创新合作中心(伦敦大学学院)、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的大力支持。
开幕式由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刘宇红主持。创新联盟理事长、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致辞,他代表主办方向远道而来的英国专家团队以及来自国内的知名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此次与UCL-TB以及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合作意义重大。期待通过此次培训将国际顶尖的结核病临床研究经验与方法引入中国,助力本土科研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广州市胸科医院院长陈亮代表承办单位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广州胸科医院承办此次高水平、高规格的国际培训班,不仅拓展了医院的国际视野,也为加强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切实提升开展结核病研究的能力,为实现终结结核病的目标贡献广州力量。
本次培训特邀伦敦大学学院全球结核病研究中心(the Centre of Global Tuberculosis Research, UCL)多位权威专家授课,包括中心主任Molebogeng Xheedha Rangaka博士、副主任Hanif Esmail博士、临床试验项目经理Karen Sanders女士及医学统计专家Matteo Quartagno博士。他们系统介绍了UCL-TB与MRC在结核病临床试验领域的历史贡献与前沿进展,涵盖研究设计、实施经验、创新方法学等多个方面,为学员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在UCL-TB专家介绍全球结核病临床研究方法学及其实践前沿的同时,本次培训班还邀请了国内结核病领域的知名专家授课。包括来自北京胸科医院的李亮、高孟秋、逄宇、高静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慧;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的沙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范磊以及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的刘宇红。专家们为学员系统地介绍了国内结核病临床研究现状、需求、挑战;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开展实施性研究的必要性及其案例;将临床科研问题提炼成可执行的临床研究方案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耐药结核病指南制定机制及其循证依据;临床研究中实验室应该遵循的GCLP原则等议题。
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30家结核病定点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60余位中青年临床医生、科研人员以及规划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采用课堂授课与分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围绕真实案例展开“头脑风暴”,在研究设计、偏倚控制、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积极交流。专家深入各组指导,现场互动频繁,学习氛围热烈。
闭幕式上,刘宇红对为期三天的培训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与UCL-TB在结核病临床试验能力建设与项目扶植方面的合作前景。广州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何蔚云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使命的传承,期待学员将所学转化为实践,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UCL-TB的Hanif Esamil称赞本次培训组织严谨、学术水平高、学员热情饱满,认为中国将在全球结核病临床研究与高质量证据产出中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三天的培训已落下帷幕,学员们带着沉甸甸的结业证书,满载着前沿的知识、创新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返回各自岗位。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结核病临床研究的道路固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每一步扎实的努力、每一次无私的协作、每一份执着的坚守,都将汇聚成推动目标实现的磅礴力量。前路有光,步履不停,中国结核病临床研究的新篇章,正在一代代结核人的接续奋斗中挥毫书写。
报道:陈梓,创新联盟国际合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