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共筑创新生态,赋能临床研究|CMAC走进北京胸科医院共绘创新医药发展新篇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2025年10月29日,北京胸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与北京协同医药医学创新促进中心(CMAC)联合举办专题研讨会。16家生态合作伙伴的负责人,围绕临床试验的创新思维、肿瘤领域前沿进展、方案设计要点及研究医生角色转型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院长李晓北、副院长李亮、机构办主任高静韬、肿瘤中心主任林根及临床、医技、职能等科室的负责人和研究者共同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凝聚共识 协同致远

会议伊始,活动主持人李亮对与会专家及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我们正共同见证一个医药创新的澎湃时代。新靶点、新疗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而成功走通临床应用这“最后一公里”,则取决于我们能否构建一个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这其中,医疗机构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核心角色。”

潘军华在致辞中强调,北京胸科医院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理念,在胸部肿瘤、结核病等领域持续突破。此次与CMAC合作,将助力医院搭建高水平交流与合作平台,优化研究生态,成为知名的胸部疾病临床研究高地。

CMAC理事长李景成表示,推动我国医药创新生态繁荣,关键在于打通政策、产业与临床的协同链条。此次“CMAC走进医院”深入一线,促进多方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的核心地位。
前沿洞察 干货满满

学术报告环节内容扎实、视角多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主任、中关村玖泰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方翼系统梳理了药物研发历程与GCP规范演进,强调临床试验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他结合本维莫德、GR1501等创新药研发案例,深入剖析了从天然药物到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路径,并展望了细胞治疗、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广阔前景。
高静韬介绍了胸科医院临床试验工作进展与未来规划。医院临床试验工作秉持“质效双优”内涵式发展路径,2025年在临床试验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品牌力建设三大板块着重发力,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策略,已取得初步成效:临床试验项目数较2024年增长25%、合同额实现150%增长。高静韬表示,医院致力于打造成为创新医药的“主阵地”,并强调各位生态伙伴是让这片蓝图加速变为现实的“工具箱”与“推进剂”。林根聚焦肺癌领域,系统分享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领域的最新科研突破与临床研究趋势及应用实践,他指出,在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道路上,不仅需要遵循诊疗规范,更应在临床研究、技术创新和诊疗模式上寻求突破,发挥行业示范作用,推动肺癌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泰格医药科学事务部总监王峻梅聚焦基因治疗领域,以血友病B基因疗法为例,深入剖析了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到注册临床试验的无缝衔接策略、剂量选择与免疫反应管理方案,强调多维度风险控制、利用加速通道及伴随诊断开发在推动创新疗法快速成功中的关键作用。Caidya中国总经理李杰介绍早期临床研究中,贝叶斯方法(如CRM、BLRM、BOIN、mTPI-2)的应用优势。他指出,模型引导的剂量探索能更高效、精准地确定最大耐受剂量和推荐II期剂量,显著提升研发成功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研究医生李艳婷从一线视角出发,呼吁临床研究医生从“执行者”向“设计者”与“推动者”转型,深度参与临床试验全流程,成为研究质量的守护者与创新转化的践行者。
深化合作 生态共建





在全体参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北京胸科医院分别与璞睿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缔脉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达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影研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家第三方服务平台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战略合作方向覆盖多元,包括共建高标准临床研究体系,打造卓越临床试验中心;共同培养顶尖的临床研究团队和人才;构建高质量的影像评估行业典范;数智化赋能临床试验全周期全流程,打造适应未来趋势的临床研究体系;推动项目优先与资源协同。
此次CMAC走进北京胸科医院,不仅是一场高密度、高质量的思想盛宴,更是一次务实落地的生态共建行动。
聚力前行 共筑健康

会议最后,李晓北总结表示,本次研讨会凝聚了“开放协作、众行致远”的核心共识,深刻诠释了临床需求与研究设计、院内资源与生态赋能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未来,北京胸科医院将向内深耕主阵地,向外拓展生态圈,期待与CMAC及各生态伙伴携手聚力,以临床为根,以创新为翼,共同推动医药研发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贡献坚实的“胸科力量”与“伙伴智慧”。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