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

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工作动态

新闻

工作动态

  • 2025年3月19日,通州区院感质量控制中心迎来了第4届“运河感控论坛”的召开,本次论坛由通州区院感质量控制中心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承办,通州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院感专职人员、医务人员等共计百余人参加。通州区院感质量控制中心全体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控处处长周春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感控处处长张淑颖、感染管理处处长谢忠尧等专家莅临参会。论坛正式开始前,通州区院感质量控制中心各位委员针对“如何基于医院感染病例个例识别系统感控风险”、“如何提高医务人员锐器伤等职业暴露的主动上报率”、“化疗药物配置和使用过程中的职业防护要点以及化疗用医疗废物的处理要点”等十项院感管理的难点、…

  • 为提升专科医院医务工作者的综合诊治能力,增强处理特殊医疗情况的能力,北京胸科医院启动了“学指南学规范”系列讲座。2024年3月18日,系列讲座的第1期特邀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副处长、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徐蕾解读《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徐蕾在讲座中详细解读了2024年版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核心内容。她指出,脑卒中是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每年新发病例高达394万,致残率高达75%。她强调,卒中救治的关键在于“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迟1分钟,患者将损失190万个脑细胞。她还介绍了快速识别卒中症状的方法,如“中风1-2-0识别法”和“BEFAST卒中快速识别法”,并强调了及时拨打120的重要性。此外,徐蕾还分享了脑梗死的综合治疗方案,…

  • 近期,承德市第三医院、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和田地区卫生健康委等多家来自不同地区的医疗单位和卫生健康部门,相继来到北京胸科医院开展交流活动。各方围绕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医联体合作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出谋划策。北京胸科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疗合作工作,在交流过程中,我院详细介绍展示了医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医疗、科研、教学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同时,强调了未来将在医疗合作的顶层设计中,将着重突出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互惠共享的多元合作理念,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我院计划在远程会诊、专家带教、学术交流、进修学习、科研协作、医防融合等方面,与合作单位建立精准对接机制,…

  • 2025年3月18日世界社工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善若水 润人间”2025首都医务社工展演活动在北京广播大厦隆重举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在杜晔副院长和医务处副处长马丽的带领下,从68家参赛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展演活动入围的20家单位之一。展演活动中,原创医务社工情景剧《归途》编入第二篇章《仁而行》,以细腻的表演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医务社工在医疗关怀中的专业力量和人文温度,荣获“润泽奖”。《归途》讲述了一位结核病患者治愈出院,在回归家庭、社会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阻碍,在医务社工的陪伴下,从害怕、困惑到释然的心路历程。剧中,医务社工通…

  • 随着AI的快速发展与迭代,各个领域都有AI的身影。疾病检测中,AI也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在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当天,北京胸科医院在媒体沟通会上发布了一项具有创新性与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基于声学生物标志物的 AI 智能诊断大模型。它聚焦肺部疾病诊断,通过分析人咳嗽的声音,来判断人肺部是否健康,为提升医疗效率与疾病防治水平带来新契机。肺部疾病的防治一直是全球医疗领域关注的重点。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肺部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早期精准诊断对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极为关键。肺部疾病常伴随咳嗽、胸闷、呼吸异常等症状,且因发病位置不同,产生的声音存在差异,这为利用声学生物标志物进行疾病诊…

  • 日前,由北京胸科医院研发,与相关企业共同转化而来的一项具有创新性的结核菌快速检测诊断手段引发广泛关注。该技术基于舌拭子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其快速、便捷、准确的特点有望成为解决结核病检测难题的关键突破。在3月24日北京胸科医院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医院研发团队向各界介绍了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成果。结核病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诊断方式长期面临挑战。当前,痰液检查仍是主要诊断手段之一,但存在诸多局限性。对于无痰患者,如儿童、艾滋病毒感染者等,获取痰液样本困难;即便患者能提供痰液,也可能出现样本不合格或缺乏结核分枝杆菌的情况。同时,痰液收集过程易产生传染性气溶胶,威胁卫生保健工作者及其他患者健康,…

  • 结核病,一个似乎远离我们,看似消失了的疾病,但全球每年1000多万的发病人数,中国位居第三的数据告诉我们,结核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3月24日,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一场务实料足的媒体沟通会在北京胸科医院召开,新诊断技术、人工AI辅助检查、新药物研发、新治疗方案逐一揭开面纱,剑指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特别是沟通会上中国首个纯国产的mRNA疫苗的首例接种,更是将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带向更高的维度。媒体沟通会以“聚焦结核新进展,共筑健康新防线”为主题,旨在向社会各界公布北京胸科医院在结核病防治领域的最新成果,提升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强化各界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通州区卫健委、北京胸科医…

  • 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来临之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作为国内结核病诊疗领域的权威机构,推出特别策划,让我们一起学习“结核病”的相关防治小知识吧。结核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规范治疗是治愈结核病、防止耐药结核病发生的关键。01 结核病治疗原则早期: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联合: 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适量: 根据患者体重、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规律: 按时服药,不能随意中断或更改治疗方案。全程: 坚持完成整个疗程,一般为至少6个月以上。02 结核病治疗注意事项遵医嘱服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

  • 在全球结核病防治的紧迫征程中,一项备受瞩目的 “纯血国产” 创新成果横空出世。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当天,我国自主研发的结核病新型 mRNA 疫苗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该疫苗已正式开启临床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在北京胸科医院临床试验病房为首个受试者接种疫苗。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我国在结核病防治技术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有望为全球数亿结核潜伏感染者和结核病感染风险人群带来新的希望。众所周知,疫苗接种是提高宿主抗结核免疫力最为有效的干预措施,诸多疾病如天花、麻疹、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都在疫苗的助力下得到有效控制甚至销声匿迹。然而,目前世界上唯一获批的结核病疫苗——卡介苗(BCG),虽在预防婴幼儿重症…

  • 结核病治疗时间长,患者依从性会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这个现象一直是结核病治疗路上的问题,特别是耐药结核病18个月的治疗时长,会让患者很难坚持。日前,北京胸科医院创新研究出新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在WHO标定的18个月标准方案的基础上,把治疗疗程缩短到9个月,提升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治疗费用,治疗成功率也比标准长疗程方案有所提高。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二科主任高孟秋介绍道,耐药结核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严峻挑战。传统的治疗方案往往需要长达 18 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不仅使患者承受长期服药的痛苦和高昂的经济负担,还极大考验着患者的依从性。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稍有不慎治疗中断,就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恶化,影响…

  • 在结核病治疗的过程中,药物就是医疗人员手中的武器,帮助他们控制结核病的发展,改善预后;因此更多的药物选择是终止结核病的关键。就在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一天,北京胸科医院的媒体沟通会上,多款针对结核病治疗有前景的药物展示出了不错的效果,未来将成为中国结核病防治领域的重要武器。北京胸科医院研究团队发现,“结核抵抗者”现象,即部分长期暴露于结核分枝杆菌环境中的人群不发展成结核潜伏感染者。研究表明,他们的巨噬细胞对结核菌清除能力更强,这种能力依赖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6(HDAC6)。以此为基础,团队筛查出影响 HDAC6 降解的关键泛素连接酶及相关抑制剂,其中 CRBN E3 泛素连接酶抑制剂泊马度胺效果显著。在动物感染…

  • 2025年2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晓北,医务处副处长马丽,骨科主任医师董伟杰,结核二科主治医师陈红梅再度踏上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和越西县的医疗支援之路。 自2021年北京市卫健委与凉山州建立结核病对口支援机制以来,北京胸科医院已累计选派4批共8名医生赴美姑、越西两县驻点帮扶。此次开启新一轮传染病重点疾病防控共建工作,为北京-凉山医疗帮扶机制注入新动能。2月28日晚李晓北院长率队一行抵达西昌后,次日清晨即冒寒启程,驱车4小时赶赴美姑县人民医院四病同防办公室参加了“2025年北京对口支援美姑县驻点座谈会”,当天下午又马不停蹄赶赴越西县,在越西县卫健局召开“2025年北京市卫健委对口支援…

  • 2025年是北京胸科医院建院70周年,也是医院“医疗质量和满意度提升年”,作为其系列活动之一的“病历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了今年第一场培训。3月6日,医院邀请到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郭默宁围绕《DRG背景下病案质量提升策略》进行专题讲座,我院各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及临床医师等百余人参加培训,培训会由医务处副处长马丽主持。党委副书记、院所长李晓北致辞指出,病案质量与医疗质量紧密相连,高质量的病案记录是提升医疗质量的基础。重视病案质量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还能够为我们的科研工作、管理工作助力,对医院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在DRG付费改革的背景下,提升病案质量已成为医院应对运营和管理新要求…

  •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疼痛科成功为一名长期饱受慢性顽固性胸部疼痛困扰的中年男性患者实施了脊髓电刺激器(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植入手术。标志着我院在慢性疼痛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患者左侧胸部疼痛已持续6年之久,疼痛不仅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甚至连走路、睡觉都变得异常困难。尽管他曾尝试过多种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推拿,甚至多次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和神经脉冲热凝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逐渐加剧,患者的精神状态也每况愈下,每天只能依靠药物勉强缓解疼痛。在几近绝望的情况下,患者来到北京胸科医院疼痛科寻求帮助。疼痛科专家团队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 2025年2月1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第十届传染病学(结核病方向)高级临床医师研修班顺利开班。副院长聂晓敏、医务处副处长马丽出席开班仪式,由教育处副处长纪婷婷主持。第一届传染病学(结核病方向)高级临床医师研修班于2014年初开办,研修为期6个月,主要开展小规模精英教学。截至目前,研修班累计招收学员118名,覆盖25个省市62个医疗机构,为全国非首医系统人员在职提升学历提供了平台和学习机会。本届研修班共招收7名学员,来自各地医疗机构的临床和医技科室。纪婷婷表示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量的结核病领域学术骨干,也为医院与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合作与沟通搭建了桥梁。马丽详细介绍了北京胸科医院的丰富医疗资…

  • 日前,中华医学会发布了“关于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北京胸科医院药物学研究室陆宇教授牵头的“抗结核新药研发评价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项目经过形审、初审及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该项目围绕抗结核新药研发,从无到有率先构建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抗结核新药筛选与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体系及临床试验研究平台,全面提升我国抗结核新药从临床前到临床整体研究能力和水平。项目中研发 3 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耐药结核 1 类新药,其中抗耐药结核新药舒达吡啶首个进入III 期临床研究,有望实现较国际耐药结核病新药贝达喹啉活性增强、副作用降低的目标。除此…

  • 为规范和提升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织(SMO)对派驻北京胸科医院提供临床试验服务的临床研究协调员(CRC)的管理,保障临床试验效率和质量,医院机构办于2025年1月20日召开了临床试验机构-SMO座谈交流会。本次会议由机构秘书赵皎洁主持,来自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办公室及研究型病房的工作人员及20余家SMO领导及CRC近50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交流会。会议伊始由党委委员、副院长李亮致辞,他充分肯定了机构办及下属研究型病房在2024年经历新老负责人交替后所开展的强基提质、创新赋能系列工作,同时对新年度临床试验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通过政策引导、资源统筹、学科建设及人才汇聚等多维驱动,提升胸科核心竞争力,打造胸科临床试验品牌。李亮强调,临床…

  • 2025年1月15日,北京胸科医院召开“高效组织精细管理,加快建设启用进程——2024年度总结暨2025年工作部署会”,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晓北,副院长李亮、聂晓敏,总会计师吴倩,工会主席张宗德,以及医院规划建设专班科室主任与专班成员,项目项管、监理、施工、设计、造价等单位负责人与相关管理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医院副院长孙树学主持。北京胸科医院危房改建项目是北京市重点工程、民生工程,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施工场地狭小,并且要在保障院区正常运营基础上进行施工,项目整体管理难度大、复杂系数高。2025年将迎来医院建成70周年,危房改建项目的顺利交付、完工、投入运营将为患者就医环境改善,医疗…

  •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研究生指导教师聘任管理与考核办法》的有效实施,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加强导师间的学习与交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于2025年1月17日进行了2024年度研究生导师述职。党委副书记、院所长李晓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庞宇,副院所长李亮、杜建、杜晔,原副院所长李琦及职能科室代表参加述职会;此外,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马小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教育处处长郭彩霞作为评审专家应邀出席。会议由副院所长聂晓敏主持。会议伊始,聂晓敏简要阐述了本次导师述职会议的目的与意义。她强调,举办述职会议旨在深化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思考,提升教育质量,推动…

  • 1月1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所长李晓北一行8人莅临慈航医疗集团进行参观调研。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民建通州区工委主委金文岭出席本次调研座谈活动。李晓北一行人在慈航医疗健康董事长陈莹的引领下参观了集团各中心,以及民建通州区工委第五个会员之家——慈航运河星汇。民建通州区工委综合二支部支部主委刘春怡详细介绍了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大事记,以及中国民主建国会通州区工作委员会的历史沿革和民建会员之家的建设成效。在座谈交流环节,李晓北院长介绍了北京胸科医院的基本情况。他强调,北京胸科医院在胸部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专科特色优势,有能力承接慈航医疗健康体检人群胸部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