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胸科青年】第二期 :青春与科研共舞,医学与梦想同行——林舒晔
青年,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中坚力量。在医疗界,青年医生更是我国医卫领域的未来,承载着国民对健康的期望。青年医生的成长和培养,不仅是医学领域的大事,更是全社会的大事,青年医师是卫生健康行业的未来,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将造福每一个人。北京胸科医院推出特别策划“胸科青年”系列宣传,为大家介绍一批优秀的青年医生代表,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他们的故事和声音。
青春与科研共舞,医学与梦想同行——林舒晔
林舒晔,女,1991年2月出生,201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9年秉持“科研筑梦,创新前行”理念的林舒晔加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致力于表观肿瘤早诊、耐药等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等前沿领域研究。凭借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和对科研事业的无限热爱,林舒晔不断探索肿瘤疾病的深层生化机制,发现了肺癌中DNA甲基化调控剪接体差异表达促进肿瘤内异质性的机制,为肿瘤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通过实验发现大蒜衍生化合物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可显著增强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针对去甲基化功效,从而产生协同增效的抗瘤效应。该项研究发表在药学顶级期刊《Acta Pharm Sin B》(影响因子:14.5,中科院1区 TOP 期刊,2023)。同年6月,林舒晔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影响因子:24.1,中科院1区 TOP 期刊)上发表论文,探讨了趋化因子与受体在动态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分子基础,及其在肿瘤、炎症与新冠感染等疾患上的基因变异与和表观修饰,以及趋化因子与受体在非创检测与表观靶向治疗中的转化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力,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科研探索的征途上,林舒晔始终坚守心中有家国的信念。她深知时代提出的问题是个人研究最明确的方向。“青年人员的研究应当是以时代背景为底色的,国家的需要就是个人研究最强大的驱动力。”秉持这一信念,林舒晔先后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围绕肿瘤早诊、表观遗传学这一主线,聚焦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2023年8月林舒晔同志获得北京胸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的表彰。在北京胸科医院工作的5年间,林舒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多家医学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入选北京市“青苗”计划以及通州区“运河英才”人才项目,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以勇气和决心投身科研创新大潮,践行着“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的誓言。
“挑战自己,突破困难,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注入新的动力。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在世界科技前沿,让中国的声音在国际科学界更加响亮;不忘初心,记得科研的初衷。生于国旗下,长在春风里,拥有着丰富科研资源的我们要坚持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不断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前进。”林舒晔坚定地表示。
“牢记青年使命,不忘医者初心。”林舒晔以最硬核的担当和最浪漫的告白,在爱与奉献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作为青年医务工作者,她立足临床实践进行科研创新,依靠科研创新反哺临床实践。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彰显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青年医务工作者,在这条爱与奉献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水平,用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声音,用真诚和爱心去关爱每一个生命。
“健康所系,性命所托”。虽然辛苦,但是无悔。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林舒晔,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肿瘤早诊、耐药等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
科研、文章及专利
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各级课题9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等项目。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Acta Pharma Sin B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入选北京市“青苗”计划及通州区“运河英才”等人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