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第二届胸科创新大会资讯】大运河畔首开肿瘤口腔医学 “精准护航” 论坛
2025 年 8 月 9 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举办首届大运河口腔医学论坛。作为北京胸科医院首次举办的口腔专题学术活动,此次论坛聚焦肿瘤患者口腔健康的关键痛点问题,汇聚了六大领域的权威专家,吸引了全国近百名医疗专业人员参与,为副中心医疗协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在致辞中回顾了医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阐述了医院引入口腔学科的初衷,并对口腔科未来在胸科平台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具有胸科特色的口腔学科品牌等方面寄予了深切期望。论坛由北京胸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吴斌主持。
六大权威跨界授课,破解肿瘤患者口腔诊疗难题
本次论坛特邀国内顶尖专家,针对肿瘤患者、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治疗过程中的口腔并发症风险构建了全链条的解决方案。在镇静镇痛领域,专家们深入解析了 “肿瘤患者舒适化治疗关键技术”,旨在减轻焦虑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痛苦;在牙槽外科领域,制定了 “肿瘤患者拔牙规范化诊疗” 路径,以规避放化疗后颌骨坏死的风险;在牙周黏膜领域,提出了 “放化疗口腔并发症防治” 策略,如对黏膜炎及龋病高发情况进行系统性干预;在老年口腔领域,设计了 “高龄共病患者个性化方案”,整合了心肺功能评估与口腔治疗;在院感质控领域,构建了 “传染病人群口腔诊疗安全体系”,力求实现结核、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零传播” 的目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国家口腔质控中心副主任张伟,作为国内镇静镇痛领域专家指出,疼痛是口腔临床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围术期的疼痛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更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加速康复进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外科主任潘剑从事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临床与基础研究 10 余年,解读了其牵头制定的中华口腔医学会《接受双磷酸盐治疗患者拔牙围手术期处理专家共识》的相关内容,并分享了多年来针对 MRONJ 患者口腔治疗的经典病例及心得体会。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主任万阔作为推广口腔舒适化、开展特殊人群镇静镇痛治疗的专家,强调了特殊人群口腔舒适化治疗的重要性。中华口腔医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刘宏伟分享了放化疗肿瘤患者或艾滋传染病病等特殊人群的口腔黏膜病临床表现及药物使用治疗策略,促使相关临床医生及口腔医生更加关注这些特殊人群的口腔黏膜健康。北京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主任王左敏分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的现状,详细讲解了伴全身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时机及策略。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苏静分析了现阶段口腔感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基层口腔机构构建多维感控体系、提升口腔医疗质量服务的建议与策略。
担任本次会议的主持嘉宾有: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北京口腔医学会副会长牛光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口腔科主任王昊,深圳市龙岗耳鼻咽喉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首席专家、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刘静明,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麻醉科主任漆志民,北京口腔医学会监事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张方明,北京市顺义区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北京顺义医院副院长、口腔中心主任马兆峰等。
锚定四大方向,打造“以肿瘤为中心” 的口腔健康新模式
论坛结束后,专家团队到北京胸科医院即将运营的口腔科进行参观指导,依托医院胸部肿瘤的核心优势,未来,口腔科将打造肿瘤患者口腔健康管理新生态,聚焦四大方向。第一全周期健康管理,建立放化疗患者 “预防 - 干预 - 康复” 一体化路径,攻克黏膜炎、颌骨坏死(MRONJ)等难题;第二舒智化口腔服务,融合镇静镇痛与数字化技术,实现复杂拔牙 “无痛微创”;第三老年及特殊人群管理,创新多学科协作机制,服务高龄、心肺功能障碍群体;第四JCI 标准院感防控,构建国际化感控体系,确保传染病人群诊疗安全。
大运河口腔医学论坛的举办,既是北京胸科医院 70 年发展成果的体现,也是副中心医疗协同发展的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