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第二届胸科创新大会资讯】解码呼吸道疾病诊疗革新,开启精准医学新篇章
2025年8月9日,第二届胸科创新大会检验分会场拉开帷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聂晓敏全面回顾了医院在结核病及其他胸部疾病诊疗领域的卓越成果。她特别强调,医学检验作为疾病诊断的“侦察兵”和临床治疗的“导航仪”,在呼吸道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并寄望检验学科加速发展,在未来临床诊断中释放更大潜能。
北京胸科医院检验科主任赵艳表示,现代检验医学需要兼具微观精准洞察和宏观技术创新的双重能力。依托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前沿技术探索,检验医学正迎来“守正创新”的发展新阶段,将持续为呼吸道疾病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临床医学高质量发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中心王大燕分享了“流感病毒耐药检测及最新进展”。她系统讲解了流感病毒的特性及其对公共健康的持续威胁,梳理了抗流感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耐药现状。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研究员吴雪琼介绍了NTM多项技术创新,包括准确率达99.67%的质谱鉴定、3小时内可鉴定19种分枝杆菌的多色熔解曲线技术及可区分175种亚种的全基因组测序,这些技术进展不仅推动NTM快速精准诊断,也为临床转化和防控策略优化奠定基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粟斌在报告中指出,单细胞测序显示了免疫细胞交互异常,其中cGAS–STING通路或为新的治疗靶点,且新技术如多细胞因子模型可精准预测治疗不良结局,IP-10 mRNA检测灵敏度较IGRA提升40%,纳米孔测序可在48小时内完成耐药基因检测。这些进展为HIV/Mtb共感染的早期精准诊疗与个体化干预奠定了坚实基础。
肺癌防治形势严峻,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仅5.3%,早期诊断成为关键。当前面临亚实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不足及缺乏良恶性鉴别标志物两大瓶颈。国家癌症中心张凯团队创新提出“影像学+血液学”多模态联合诊断策略,通过CT影像特征与血液检测整合,大幅提升早期肺癌检出率,避免过度诊疗。为个性化筛查、风险分层和干预提供关键技术支持。新技术推动检验项目数量激增,清华长庚医院赵秀英介绍了实验室自动化、网络化、标准化升级,实现了LIS与HIS无缝对接,基于数据再利用,智慧检验聚焦实时质控系统、动态参考区间模型和智能预警处置流程三大方向,极大提升了检测准确性和诊疗决策水平,为医疗资源优化提供数据支持。中日友好医院范艳艳强调,传统培养和表型药敏已难满足临床需求,多病原测序技术拓宽病原谱,重塑诊疗路径。呼吸道感染分子诊断正沿两条路线并进:以mNGS/NGS代表的高通量技术覆盖广泛但成本较高,GeneXpert、FilmArray等POCT平台专注特殊病原,提供快速床旁检测。未来通过简化流程、降低费用及AI辅助,两条技术路线将融合互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好预后”目标的日常化。
本次论坛汇聚了呼吸道疾病诊疗和检验领域的顶尖专家,全面展示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无论是结核病、流感、非结核分枝杆菌,还是HIV合并结核、肺癌早诊,抑或智慧检验和多路径诊断技术的创新,都彰显了现代医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未来,依托多学科融合与技术创新,呼吸道疾病的精准诊疗将迈向更高水平,助力构建覆盖诊断、治疗、防控的全链条综合体系,切实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